▼
认识王锐光很久了,从舞象之年到人届不惑,从非科班出身到广东潮剧院二团的当家小生,看着他一步步稳扎稳打地走到今天,殊为难能可贵。
出道基层 一次亮相改变人生
比起在戏曲院校接受几年规整训练,毕业后又进入国营剧团的同侪来说,出身基层的王锐光起点低了不少。
王锐光出道于乡镇剧团,演了几年下乡戏仍旧籍籍无名,如一块散落在乡野的玉璞,等待有心人的发掘与雕琢。
这一天终于来临。1998年底,广东省第二届(潮剧首届)戏剧演艺大赛开锣,这是潮剧界一件大事,评委团由国内知名戏剧家担任,各剧团的实力派新生代演员个个摩拳擦掌,期待在这大舞台上“遛一遛”。他们当中有的早已蜚声遐迩,如郑舜英、李玉兰、陈潮钦等。王锐光也报名参加,后来一看参赛人员,心里有些慌。
“那时候战战兢兢的,差点打了退堂鼓。”王锐光说。未上过“大场面”的他最终还是鼓足勇气,以一折小戏参与角逐,尽管只得个“铜奖”,可他在舞台这次亮相却引起了注意,评委觉得这名小青年“有潜质”,尤其是阅人无数的昆曲艺术家岳美缇,对他更是印象颇佳。
用心揣摩 多方汲取艺术精华
翌年,王锐光受作曲家李廷波之邀,投身潮剧院海声剧团麾下,开始艺术的攀登之旅。当时海声剧团已创办了几年,团长李廷波招兵买马,汇聚了一批艺术骨干,与王锐光同台演出的有不少是知名艺人,如林玩贞、李四海等。
一对戏,差距就出来了。相形见绌的王锐光拼命 “补课”,戏里戏外,哪怕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或是一句曲、一句念白,都用心观摩,见好就学。其间,他得李廷波传授唱念艺术,又拜会名小生蔡植群、名教戏曾义藩,学习传统戏曲表演程式,后来还报读韩山师范学院音乐大专班、“潮剧表演人才高级研修班”,进行系统修习,多方汲取艺术精华。
日积月累,王锐光的进步有目共睹。他连续征战多届省演艺大赛,从铜奖、银奖到金奖,其间他从三团(海声潮剧团)调到一团,再到二团担纲,20年来主演的大戏多达数十出。他动作规范,台风潇洒,人物塑造日趋成熟,舞台表演张力日见,演文生儒雅,扮武生帅气,让人难以置信他是一名“业余”出身的演员。
敢于挑战 尝试多行当表演
演的角色越多,要做到不雷同越难。“只有抓住人物灵魂,凸现角色情性,才能避免千人一面。”王锐光说,每演一个角色,他总是试图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找准人物的性情,感受角色的心路历程,努力与角色“同频共振”。
起初王锐光多扮演正生一类角色,如《洗马桥》的刘文龙、《玉簪记》的潘必正、《义女传》的徐渭等,刘文龙是礼义儒生,潘必正是风流才子,徐渭是正人君子,不同的人物形象,他都演得入木三分。随着表演“渐入佳境”,他开始尝试其他类型的角色,扮演花生、武生以至反面和喜剧人物。
“趁年轻,就要多尝试。”生性低调的王锐光在艺术追求上颇有“胆量”。
锐光第一次演反角是《秦香莲》中的陈世美,这是一个妇孺皆知的戏剧人物,叶清发、陈文炎等前辈都演得深入人心。王锐光抓住陈世美在《闯宫》《寿宴》《铡美》等特定情景下的心理活动,注重细节的表达,展现了人物喜怒哀乐的情感变化。
《八宝与狄青》的狄青、《玉川救帅》的田玉川、《边城烽火》的陈天雄,都属武生,尤其是《八宝与狄青》,是潮剧院武戏的标杆,方展荣饰演的狄青有不少难度很高的武打动作,舞“刀花”更是堪称绝活,接棒演出的王锐光无疑是一次挑战,不过,这一角色最终也被王锐光“拿下”。剧中他持刀舞戟,雄姿英发,文武兼备,张弛有度,令人惊喜地看到一个有别以往文弱书生的人物形象。
《换偶记》是潮剧难得的一出充满喜剧色彩的剧目。从正剧转入喜剧,是王锐光的又一次尝试。他在该剧中扮演年轻商贩冯天盛——花了30两银子买回一个老妪为妻,经一番啼笑皆非的纠缠后,最终“有情人得换佳偶”,皆大欢喜。表演上,王锐光抓住剧情“笑点”,演出冯天盛善良中带着几分精明、憨厚中透露些许狡黠的性格:开场时,带着买回的“娇妻”,喜形于色,通过碎步、踏步动作表现人物轻快的心情;当揭开盖头,一见老妪,霎时一惊一乍,通过一个“激面”和一个干净利落的“僵尸倒”动作,表现情绪急转直下,增强了奇峰突起的喜剧气氛。
王锐光的现代戏同样可圈可点,由他主演的《石榴花》《故园明月》以及《望海潮》,同属年代剧,剧情时间跨度长达数十年,人物皆饱经风霜,无论是命运多舛的解放军团长山牛,情系桑梓的旅美华侨林治平,胸怀家国的时代楷模周兴潮,数十年生离死别的人生经历和情感纠葛,都被王锐光演出了质感。
面对纷至沓来的赞誉,王锐光保持着对艺术的清醒,有好的剧本,好的团队,相信他将走得更远。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