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写过一篇《社戏》,那应该是庙会中的演出,戏是由真人来演的。我的家乡也有“社戏”,逢年过节(当然是指大节),或者什么重要的拜神日子,乡里便也有类似的演出,供大家娱乐。只不过戏不是由真人来演的,而是由真人在幕后指挥木偶表演。这种戏俗称“纸影戏”,但它并不是纸影,我想这是个历史错误,也许以前确实用的是纸影,但改用木偶之后,还沿用原来的叫法称之为纸影;它又不同于传统认识上的拉绳的木偶戏,为作区别,这里称之为“偶人戏”。
  偶人只有二十到三十公分那么高,双手和背部各连着一根细棍(正确地说,应该是带柄的铁枝,像烧烤用的那种叉,只不过柄比较长,而铁枝没有分叉),细棍的另一端掌握在指挥它的人手里,表演时,人便躲在戏台幕后,通过偶人身上的细棍让偶人做各种动作。由于偶人比较小,所以戏台也不大,并且搭得很高,以便让更多的观众观看表演。由于戏台很高,观众离得比较远,所以偶人身上的细棍在观众看来并不明显,就好像偶人自己在动。小孩子们很好奇,便常常悄悄地从戏台的一边爬上去,伸长脖子探头探脑地想看个究竟,很快就发现偶人身上的秘密———细棍,便也觉得没什么了不起的。
  但是又有新的问题出现了:那些真人躲在幕后,只是用棍子对着偶人“乱戳”一通,偶人怎么就能照他们想的那样鞠躬作揖甚至打斗呢?偶人身上一定还有古怪,要不就是那些真人有古怪。但是小孩子们知道那些偶人他们是碰不到的,那些真人也不会告诉他们到底是怎么回事。于是小孩子们便常常想从戏台后面偷偷溜上去看看,摸一摸那些偶人。可是小孩子们每回都被把关的人像抓小猫一样抓着扔下戏台来。小孩子们是不泄气的,屡败屡战,结果是惹得把关的人生气,说再爬上来就把他们统统变成偶人。于是小孩子们有些害怕了,同时在心里想,原来那些偶人是真人变的啊,怪不得那么古怪。
  我小时候也是这群“好奇分子”之一,就曾被人像抓小猫一样抓着扔下戏台好几回。虽然没有摸到那些偶人,但是一瞥之下,却发现幕后其实并不宽敞,上面密密麻麻地挂着许多偶人,像一排排挤在一起的穿着华丽的蝙蝠。指挥偶人表演的人坐在席子上,不过两三个,当需要换偶人出场时,便有人早已将需要的偶人准备好。
  我突然想到,那些敲锣打鼓的人哪去了呢?偶人表演的时候,台上一直都伴有锣声鼓声喇叭声等等,演奏得可真热闹。我原以为幕后一定有一大班人在敲锣打鼓吹喇叭的,这会儿竟没有看见,岂不是很奇怪?至于偶人的“唱戏”,我心中觉得就是那些指挥偶人的人在唱,倒也没有什么疑问,不会想到要去找出一班唱戏的出来。可是敲锣打鼓就不同了,那些人不可能一边指挥偶人表演一边敲锣打鼓,所以一定会有一班敲锣打鼓的人存在。而我竟至于连个锣或鼓都没有发现!这个问题当我长大了些之后才明白,原来这全是录音机搞的鬼。
  偶人戏演的全是地方传统戏剧(潮剧),观众大多是中老年人,年轻人和小孩子也会聚集在戏台周围,不过是凑热闹罢了,或者另有目的,其意不在看戏。戏台通常搭在一个空阔场地的中央,正面一块空地权当观众席,但无座位,观众看戏要自带椅子来,否则就只能站着看。演出通常是一连好几天,白天晚上都演,有的老太太从戏台还在搭建的时候,便选好了位置,把一张青藤交椅占在那里,从此那块地方就算是她的了,直到戏演完了,戏台被拆除。观众席后面是条狭窄的通道,人来人往,拥挤非凡,更显热闹。再过去一些就有个小庙,里面有个神仙供人崇拜,香烟弥漫,小孩子一般是不去的,去就只有一个目的———向神仙借根燃了一半的香来点爆竹。庙旁有香纸店,兼售爆竹和糖果,老少常临。
  戏台的左近,通常都有赌摊,而且不只一个。参加赌博的人,大多是年轻人,也有一部分中老年人,全是男人。还有一些男孩子也喜欢围在赌摊周围观看,那劲头叫人看了真以为他也想赌一把。当一个男人出门说他要去看戏的时候,他的意思是说他想去赌两把。当一个孩子告诉他妈说他爸正在戏台下的时候,孩子他妈很可能气得砸锅不做饭。需要说明的是,在这种时候进行的赌博是光明正大的,不是偷偷摸摸的,大家都一致同意,在热闹的日子里赌两把玩玩并没有什么,不同于平时。而且,台上偶人一台戏,台下赌生又何尝不是一台戏?赌输了回家见着老婆又是一台戏,哈哈!
  戏台的两边,还有两个摊子,一个是蜜饯摊,一个是糖人摊,小孩子们频频光顾。卖蜜饯的和捏糖人的似乎一年就瞅准了演戏的日子,只要戏一开演,他们就挑着担子来了,而戏一结束,他们也跟着消失了,很难再找得到。卖蜜饯的和捏糖人的似乎还商量好了似的,每回卖蜜饯的都把摊子摆在戏台左边,而捏糖人的则在戏台右边。于是小孩子们每回都是左右来回不停地跑来跑去,一会儿觉得蜜饯好,一会儿又觉得糖人好,总下不了决心买什么,最后有的买了蜜饯,很快吃完了,便觉得后悔,还不如买个糖人能玩得久一些。买了糖人的呢,如果是男孩子,便用糖人互相拼杀起来,在戏台下上演“糖人戏”。如果是女孩子,有了糖人也就有了向同伴炫耀的资本,甚至为谁的糖人更漂亮而争吵起来。
  捏糖人的师傅心灵手巧,揪一点红颜色的糖、一点黄颜色的糖、一点绿颜色的糖,一分钟就能捏出一个孙悟空,手中挥着金箍棒,用芝麻粉点上两只眼睛,整个糖人就栩栩如生了。男孩子都喜欢孙悟空,所以孙悟空的糖人捏得最多,卖得最好。另外还有猪八戒、哪吒、观音、凤凰、孔雀、小红帽等等糖人(包括糖动物),都捏得很漂亮,惹人喜爱。
偶人戏一演完,卖蜜饯和捏糖人的就回去了,要想再有个糖人玩,就要等下一次演偶人戏的时候。小孩子们老是问大人什么时候有偶人戏看,其实他们问的是,再过多久才能买个糖人玩。如果小孩子说:“去看偶人戏啰!”你就要清楚,他如果不是去玩爆竹,就是去买蜜饯和糖人,能跟偶人戏有点直接关系的,大概就是试图爬进戏台而被人像抓小猫一样抓着扔下来。
  现在回到家乡,还能找到当年常用来搭建戏台的那个地方,不过上面已新铺了水泥。只要能找到戏台的位置,当然也就不难找到当年的蜜饯摊和糖人摊的位置了,我似乎还能看到小孩子们在这两个摊子之间跑来跑去的情景。那座小庙还在,不过翻了新,显得更阔气些了,看来是庙里的神仙发了财。庙旁依然有香纸店,兼售爆竹和糖果,似乎一切都没有变———不,那位店主老了许多……
  前些年过年时,我还特意跑到这个地方来看看,居然还有搭个戏台上演偶人戏,只是台下只有寥寥一两个老人在观看,显得很寂寞;戏台两边也没有卖蜜饯和捏糖人的,更没有小孩子跑来跑去;偶然听到几声爆竹声,只是气氛更加不热烈,一点也没有过年的感觉。我想,毕竟已经过了十多年了,一切都不同了。
  我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上演偶人戏,不过想来即使有,大概也没有观众了。偶人戏,已经成为过去,我只能在回忆中找到它。

你是本文的第1193位读者
来 源: 《潮阳风》网络版
作 者: 陈钦赠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