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西湖景韩亭内壁左角,有一诗画碑,据说上面的诗画原是古代蜀汉名将关羽所作,民间称此碑为“关公竹”。
   “关公竹”碑高约97厘米、宽59厘米,上面镌刻着二竿青青绿竹,拔地而起,清新俊逸的竹叶,疏密有致,丰丽滴翠,使人惊奇的是,簇簇竹叶竟巧妙组成了二十个汉字,细看原来是一首五言诗:“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
   竹子下边有楷书的释文。碑的右上角还有印章两枚:“汉寿亭侯”、“关羽之印”两方印,左下方署有“光绪乙酉秋月林敦本堂敬立”(即光绪12年、1886年所刻)。据说这块“关公竹”碑,清代原嵌在潮州关帝庙的墙壁,庙毁,后人将其重置于西湖景韩亭内。
   这幅竹画中隐含着一段历史故事,据《三国演义》第二十五至二十七回所描述的情节来看,诗中的“东君”即指曹操,他很器重关羽,曾请汉献帝对关羽封侯赐爵,即“汉寿亭侯”,同时金银相赠,千方百计要使关羽归顺投降。但关羽对刘备忠心不改,“人在曹营心在汉”,还画了这幅诗画托人送给刘备,表达富贵不能淫的品格。
   关羽当年有无作此画,无处考证,而演义小说描述的也并非一定是史实。但无独有偶,今天全国不少地方也有“关公竹”碑,比较著名的如长江三峡的白帝城的“丹青正气图”,九朝古都洛阳的关林镇的“关帝诗竹”,还有陕西省的咸阳古城,都有与潮州景韩亭内石碑的内容相近、风格类似的“关公竹”碑。
   《潮州文物志》记载:澄海市莲阳镇的武庙殿壁,原也嵌有一块高110厘米、宽60厘米的“关公竹”碑,是清同治辛未年(1871年)苏湾都秀才黄其尉所捐勒。
   “关公竹”异地同图,说明它很受世人喜爱,古人多以竹子来表现节操,也可见人们对关羽这一历史文物气节的褒奖;而且该碑的形式也甚具艺术特色,集诗、字、画、刻于一体,构图雅静优美、清新脱逸;但尽管“关公竹”写着关羽真笔,却未必是真迹,据专家分析,清代文人善用竹叶、花、鸟等组字成画,而且上述碑刻也多是清代所刻,这幅画可能是清人的附会之作。

你是本文的第1073位读者
来 源: 《潮州日报》2007-08-29
作 者: 蔡黎明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