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月广州举办的第二届广东省民间工艺精品展,由汕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和汕头市工艺美术学会联合选送的20幅剪纸作品亮丽登场,给参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们在为这些作品的巧夺天工和精美绝伦而叹为观止的同时,更对作品背后的作者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些作品出自12位心灵手巧的潮阳姑娘之手,人们赋予这个群体一个美丽的名字———“剪纸十二钗”。

    共同爱好走到一起

    “剪纸十二钗”是12位年龄不同、性格迥异的女性,她们的名字分别是:魏惠君、郑少燕、陈小燕、连少如、郑琼华、连映君、刘丽娜、姚棉坚、李文珊、郑奕畅、许遵英、陈雁淑。她们之中,有的是老师,有的是国家公务员,有的是医生,有的是家庭主妇……年龄最大的40出头,最小的不到25岁。年龄有别,身份不同,职业各异,性格迥然,但是,在她们身上,除了性别之外,还有一个“符号”是相同的,那就是对“剪纸”这一祖先留下来的文化遗产的珍爱,用魏惠君的话来说就是:“这是一种责任,我感觉,如果我们不努力的话,也许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一份遗产就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失传了。”

    几年前,潮阳区文化馆办了一个培训班,专门教小孩子剪纸,吸引了不少小朋友前来报名,当时任教的就是在文化馆工作的魏惠君。令魏老师意外的是,竟然还有不少学生的家长也要求报名参加学习,更有不少成年人打电话前来咨询是否开办成人剪纸培训班,人们对剪纸表现出来的极大兴趣,让一直痴迷此道的魏惠君备受感动,也给她透露了这样一个令人欣喜的信息:在民间,热爱剪纸并且有一定基础的大有人在,只不过他们缺乏系统的指导,而且处于一种“孤军作战”的状态。这一信息同时也提醒魏惠君,她有责任和大家一起共同学习,互相交流,让潮阳剪纸这一文化遗产代代相传。于是,也便有了今天的“剪纸十二钗”。

    “十二钗”平时都有各自的工作和事情要做,但她们之间经常自发聚会。聚会时,她们会各自亮出自己的作品跟同伴分享,更多的是交流各自的创作心得,探讨经验,切磋技艺。在这个过程中,她们的兴趣越发浓厚,技艺也日臻成熟,她们的行动也由一开始的兴趣渐渐地演变成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自觉行动。

    母女同学剪纸“上瘾”

    郑少燕和陈小燕是两个“妈妈级”的人物了,意想不到的是,她们学习剪纸的兴趣还是被自己的女儿给激发出来的呢,而且是“一发而不可收”。两年前,她们的女儿分别到文化馆举办的剪纸培训班来学习,课余,孩子们带回家的作业以及她们学习剪纸热情也引起了两位妈妈浓厚的兴趣,后来,她们也拜魏惠君为师,跟她们的女儿成了同学。两位妈妈谈起跟女儿“同学”的经历是一脸的兴奋,她们告诉记者,在家里,她们会跟女儿一起交流学习心得,还暗中“较劲儿”呢,生怕自己落后了面子上过不去,因此,平时只要闲下来,她们就会拿起纸和剪刀,经常是剪到深夜都不觉得累,简直是到了“上瘾”的地步。

    “上瘾”一词,可以说是“十二钗”对剪纸的共同感觉。她们每人都有厚厚的一本作品,被她们像宝贝一样带在身边,走到哪儿就带到哪儿,她们告诉记者,剪纸不但成为她们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更是她们“消遣”的首选方式,这一本本的作品,更像是她们各自的“日记”,记录着她们生活中的点滴感受,她们的一致感觉是,剪纸是一种修身养性的好方法,它锻炼了她们的耐性,提高了她们的修养,让她们越来越有“女人味”了。作为中学美术教师的连少如和刘丽娜,不但自己对剪纸“上瘾”,还在课堂上专门开设剪纸这一项目,受到学生的欢迎。

    用外婆的剪刀“讲述”今天的故事

    潮阳民间剪纸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美术,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现存最早的是清雍正年间的作品。潮阳剪纸的流传方式是代代相传、邻里相习,不少人在童年时期就接触剪纸,而他们的“启蒙老师”,多数就是自己的妈妈或者奶奶、外婆,“十二钗”之一的郑琼华至今保存着她已经去世的祖母的一本剪纸作品,那是她的“启蒙教材”。而她们中的不少人甚至还在用外婆留下来的剪刀剪纸,可是,在她们的手下,是一番有别于外婆那个时代的新的天地,她们用外婆的剪刀“讲述”今天的故事。

    传统的潮阳民间剪纸,应用于游神赛会、婚嫁祭祀等民俗活动中,是美化、祈福的“吉祥物”,因此,其题材大致分为人物、动物、饰花、团花四大类,多数取材于神话、传说、戏剧。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进步,潮阳剪纸也不断创新,最突出的一点就是题材更加广泛、更加具有时代性,人们用“剪纸”古老的艺术元素表现现代的生活,这从“十二钗”的作品中得到最淋漓尽致的反映。不论是天真活泼的孩子,还是爱心拳拳的母亲,不论是雄姿英发的英歌队伍,还是其乐融融的和谐家庭,都成为“十二钗”们捕捉的对象,像“反腐倡廉”、“计划生育”、“和平统一”这些带有明显时政色彩的题材也能在她们的作品中得到表现。在本次第二届广东省民间工艺精品展上,“十二钗”参展的作品赢得赞誉一片,它们以凝练、细腻、深厚、传神的艺术语言和独特的地方特色,向世人展示了潮阳民间剪纸这一历史悠久的民间美术的独特魅力,其中,魏惠君的《十二生肖》获得铜奖,陈雁淑的《天地长春》获得优秀奖。

  

你是本文的第1669位读者
来 源: 《汕头都市报》2006-10-17
作 者: 李晓颦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