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缶食缺”,意即卖瓷器的人,用的瓷器多是残缺的。从这句话,我们可以了解到潮汕的陶瓷业及其从业人员“顾客至上”的传统美德等深层文化内涵。
  据考证,大约4000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潮汕人民已能制作印花刻纹的硬质陶器。唐宋时期,潮汕陶瓷业已经繁荣发达。当时,漳州城东笔架山的“百窑村”,窑床连亘四华里,是历史上有名的陶瓷生产基地。它的东北面有飞天燕瓷土矿,韩江水运方便,促成了“百窑村”陶瓷业的发展。“百窑村”比较精致的陶瓷工艺品,由泉州、漳州、樟林等港口远销东南亚各地,与福建的德化、江西的景德镇齐名海内外。从元朝以后,潮州陶瓷基地才逐渐移到枫溪,至今,枫溪仍有“南国瓷乡”之称。
  “烧缶食缺”反映了潮汕的物质文化历史,表现了古代潮汕手工业工人的职业美德。商品经济给人们的思想意识所带来的影响有两重性:一是为他,一是为己。为维护产品信誉,卖者宁可把最好的产品奉献给顾客,次品留给自己,这是为了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客观上就是“为他”。而现在市场上有不少伪劣商品,则是典型的唯利是图——为己,这是工商界的败类,终究不能长久的。
  我们要发扬“食缺”精神,它是潮人的一种优秀文化传统,值得在工商界大力提倡。

你是本文的第1779位读者
来 源: 《揭阳日报》2007-08-28
作 者: 王永鑫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