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民间口头传诵的歌仔民谣,是一个十分丰富的口头文学资源。旧时潮汕民间关神唱的关神歌,落死鬼唱的落神歌,做巫术用的神咒,劳动时唱的连啰曲,民间传诵的歌仔,新婚闹新房做四句,老婶老姆唱歌册,这些都是最原始、最古老、最贴近民众的诗歌和音乐,其中保留了不少方言土语、古代乐谱和民间音乐,是潮州音乐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认真收集、整理和研究,以便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弘扬潮乐文化。

    关神歌。旧时,潮汕民间认为,到了阴历七月初一“开孤门”后,到八月间的漫漫长夜,是各种孤鬼出来游荡的日子。这段时间也正好是夏收之后的农闲季节,农民手中又有粮,所以民间喜欢在此时玩点关神的玩艺。关神都是姿娘(妇女)、奴仔(小孩)做的玩艺儿。如关盛饭用的篮饭神,装物用的盛脚(竹编的大篮子,旧时串亲戚提礼品用)神,淘米、洗菜用的筲箕神,遮太阳的竹笠神(旧时农村日常用的竹笠、浴布、草鞋、市篮,被称为农民身上四件宝),吃饭用的筷子神等。这些东西,越老旧越好。民间认为,老旧的东西才能附神。关神时所唱的歌叫关神歌。关各种不同的神,所唱的歌也不同。这种关神歌,内容大概是邀请鬼神来游荡,并带有巫术、娱乐、艺术的成分,传诵范围甚为广泛。

    关篮饭神的歌词是:

        篮饭姑,篮饭神,蟠山过岭去抽藤。藤缚篮饭,篮饭老老好关神。

        阿姑欲来哩就来,大人呃(难)管顾,奴仔呃等待。

    关神时,姿娘、奴仔围拢起来,手里拿着一炷点着的香,不停地摇摆,口里喃喃地念,不停地唱,……直到关神的人完全失去控制能力,像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推动着似的,鬼神的灵魂仿佛就杂处在中间,人们预定的鬼神来临的征兆也到来了。这番造作,我们无从理会,但是旁听者自然会被那委婉动听的乐曲所感动。

    落神歌。潮汕民间还有一种叫做“落死鬼”的旧习俗,意思就是招来亡灵,与人对话。时间也在八月间举行。要“落死鬼”,必须事先请一名会落神的“同肌”就道明被传请对象的姓名、时日、生前住址,手里点着的香不停摇动,口里念着落神歌:

        观音渺渺在海中,佛身住在普佗山。脚踏红莲千百瓣,手挈杨柳显起身。

        大慈悲,救苦难;佛来邀,佛来共;共到门脚埔,门脚阔阔双条路。

    凄楚动听的落神歌犹如催瞑曲,落神人便缓缓落入梦境。据说死鬼已附着在他(她)身上,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居然犹如死者,并说出许多“鬼话”来。这是“神歌”的力量吗?我们不得而知。

    连啰曲。古代劳动人民在征服自然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劳作所哼的歌,潮汕俗称连啰曲。这种歌的歌词,大都将巫术、咒语揉杂其中,内容大体反映人们希望将事情办得快一点,好一点。连啰曲的特点是,边干边唱,并伴随劳动的节奏进行。连啰曲源于古老年代的劳动号子。古人在繁重的劳动体力过程中,一面哼气,一面哼调,伴随着劳动节奏,不断地哼着哼着,把劳动者的美妙希望寄托在上面,并用以分散和解除劳动的疲劳。例如磨铰刀匠工作时哼《磨铰刀歌》:

        磨铰刀,哩连啰。打铁仔,无奈何!

    潮汕民间旧时的各种重体力劳动者、手工劳动者都传唱这种连啰曲。抬石头的有抬石歌,船工有船工歌,渔民有渔歌,麻铰刀匠有磨铰刀歌,……这些连啰曲,富有节奏感,歌词夹杂巫术、咒语和方言土语,内容饱含良好愿望和奋发向前的大无畏精神,是民间音乐的重要源泉这一。

    笑(唱)歌仔。连啰曲的传播,影响了潮汕民间的娱乐、戏剧和音乐。旧时,大人带小孩哄睡或洗澡,儿童间玩耍、打闹,都要唱歌仔,这些在老人、小孩间哼唱的歌仔,就是由连啰曲演变而来的。

    这里面,有《摇篮曲》、《拉手曲》、《洗漱曲》、《月下曲》、《丰收曲》等。

    《摇篮曲》有:

        唪呀唪,唪金囝,金囝仔,做老爹。阿文阿武来担靴, 担靴担浮浮,

        饲猪大过牛;黄牛生马仔,马仔生金珠;金珠咯咯赤,新年大流热!

    《拉手曲》有:

        挨呀挨,挨米来饲鸡。饲鸡叫啯家,饲狗来守夜。饲阿弟来落书斋,饲阿妹来雇人骂!

    《沐浴曲》有:

        一二三,洗浴免穿衫;三四五,洗浴抱块大石部。

    《丰收曲》有:

        拍呀拍铰刀,拍来铰田螺。田螺丕,过深河。深河深河深,一群姿娘仔在听琴。

        琴好听,阿公阿妈满客厅(大厅)。客厅亘地块(哪里)?亘到后园花园边。

        园中开花唔甘摘,留分娘仔插鬃边。鬃边插好去落田,相护(帮助)阿兄收大冬。

        大占椎(高、满的意思)细占满,大家合唱丰收年。

    以上歌仔,是小孩玩耍时,两人对坐,双手手掌轮流对拍,边拍边唱,节奏感强,非常有趣。

    这些在民间传唱的连啰曲、歌仔,许多歌词中的方言土语,也渗出透到潮汕口语、潮剧唱词和沓语歌词中。如“加啰”、“加哩啰”等,就是我们平时常用的土语。

    做四句。旧时潮汕青年举行婚礼后,当天晚上要举行闹新房,亲戚、朋友、乡村的青年人汇集到新郎新娘的新房来喧闹一番。媒婆、一些乡村中的老辈及较有知识的亲朋,要给新郎新娘“做四句”。所谓做四句,就是吟诗作对,内容当然是说一些祝愿新郎新娘百年和好、白头偕老的吉利话,或祈盼丰收、勤劳致富等勉励性内容。做法是来宾与新郎新娘对唱或来宾自做自诵,或集体拼凑,齐声朗诵。这些四句,尽管水平有高有低,但却十分有趣,并充满着乡土气息。这些四句,现场创作,现场吟诵,既有诗情画意,又散发着纯朴民风的生活情趣。

    唱歌册。俗称“笑(唱)柯(歌)”。旧时民间传唱的潮州歌册,有的长达十几万字,一套分成好几册。但农村的妇人们围在一起“笑柯”时,不是念,也不是朗诵,而是边说边唱。潮州歌册一种说唱文学。

    潮州歌册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首先是运用诗化的方言口语表述。潮州歌册的语言特色是非常口语化,方言口语有谚语、俗典,同时运用形容、比喻、夸张、衬托等修辞手法,唱起来形象生动,如《刘明珠》、《罗通扫北》等歌册本子就属这一类。其次是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现已经收集起来的100多部潮州歌册,除少数粗制滥造外,大多以生动活泼的艺术表现形式,对发生在潮汕的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故事进行完整、经济纠纷等,如《方大人办案》、《龙井渡头》、《苏六娘》等,就属这一类,内容十分丰富。正因为如此,潮州歌册十分适应城乡市民阶层的文化娱乐需求,深得广大民众喜爱。

    旧时潮汕民间的老年妇女,她们没有认识多少字,但这些人在唱潮州歌册时,认识的字就念,不认识的字就随韵脚押下去,说说唱唱,娓娓动听,丝毫看不出破绽。不少有经验的老年妇女不容地根据歌册的内容,使用不同的腔调说唱,抑扬顿挫,使人百听不厌。这是我们创作潮语歌曲可供借鉴的遗产之一。

    “关神”、“落神”是游戏型的巫术、巫舞,这与广东乃至全国的巫术形式并无多大共别,无非是召神降于巫者之体以言祸福。查阅有关民俗资料,福建有“关三姑”,浙江有“关仙姑”、“关花婆”,海南省有“关月”,南京有“管灵哥”。 这些地方,都有瓯越人及其后裔俚人、僚人的居住地。这是与俚、僚人有关的习俗。

    如上所述,关神歌、落神歌、连啰曲、歌仔、歌册等,其形成和发展有着漫长的历史,是劳动人民在与大自然半争中认识过程中的一个反映。这些民间音乐,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是潮汕音乐工作者可供开恳的园地。其特点:一是产生于民间,流传于民间,群众基础深厚。二是充满方言土语,易懂易记。三是歌词口语化,语法地方化,易传易唱。四是古术大方,委婉动听。有的轻快活泼,清雅雍容;有的曲调昂扬,气氛热烈,丰富多彩。中国民间音乐这份传统文化遗产的一个特点,是师徒相传。这种传承方式具有极大的风险,假如徒弟不争气,再精堪的技艺、再动听的音乐也会失传。中国是高山流水谢知音的故乡,而淬下来的古乐,却是凤毛鳞爪。孔老夫子闻之不识肉味的韶乐空间如何动听,现代人是无从名状的,究其原因,是我们没有科学化的乐谱,一旦师徒传承的链条中断,就会导致文化的湮来。潮汕民间是一个诗歌的海洋,这些民间口头传诵的诗歌和音乐素材,应及时组织整理、抢救,决不能让它在我们手头中流失。否则,就对不起我们的先辈,对不起我们的后代。诚然,我们提倡的是从这些古老的民间活动中吸取有用的民间文化素村,并不主张大家去搞迷信活动,或者是从“关神”、“落神”中去猎奇。

    吸取潮汕民间歌谣和民间音乐之所长,是潮语歌曲创作的生命力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潮乐改进会”在挖掘整理潮汕民间音乐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这几年的潮语歌曲创作和演唱,也已开了一个好头。台语歌曲、粤语歌曲的创作和演唱的成功,就在于大胆利用方言土语和民间小调,应该认真吸取台语歌、粤语歌的成功经验,在潮汕民间音乐这块沃土良田上认真耕耘。丰硕的成果,丰厚的回报,等待着辛勤劳作的音乐工作者!

你是本文的第4539位读者
来 源: 《潮俗丛谭》
作 者: 陈汉初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