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中国台北市立国乐团、台南艺术大学音乐学院之邀请,我和著名打击乐演奏家、广东民族乐团团长陈佐辉先生于2007年3月10日,赴宝岛台湾进行为期25天的民间文化交流和访问。前15天,我们在台南艺术大学讲学,分别为台南艺大的中国音乐学系、民族音乐学研究中心作若干“潮州音乐系列讲座”及术科教学与研讨;后10天,参加由台北市政府主办、台北市立国乐团承办的“台北市传统艺术季”演出,并为台北市立国乐团、台南艺术大学国乐团排演潮州大锣鼓及讲授“潮州音乐演奏风格”等。4月1日,应邀与台北传统音乐名家、教授邱火荣、施德玉、邱婷等讨论“北管音乐与潮州音乐”的渊源等。

    台湾中小学生的“国乐大赛”3月17日,我们应邀参加南华大学建校10周年的庆典活动,并见证了一次生动的中小学生音乐比赛,这项比赛是南华大学校庆的保留节目,也是年度“台湾鼓王杯鼓艺大赛”的南区(南华杯)初赛,参赛队伍是嘉义县和台南县的九个代表队,共298人,我国台湾除了鼓王鼓艺大赛以外,每年还举行一次“全台湾国乐比赛”,设团体与个人奖项,我在台北时,正好是台北市高、中、小学生的国乐决赛,可惜那天没能如愿赴约。后来听台湾资深音乐家任先生说,每年参赛团体有几十个,个人赛会更多人参加,他辅导过的团队已拿了几次第一名。从这些现象看来,台湾经过30多年的国乐普及教育,传统音乐特别在中小学的推广中,已经卓有成效,中小学生除了唱歌、识谱以外,还得学习一件乐器,据说,国乐还是目前台湾中小学生的热门。

    台南艺术大学音乐教育的“一贯制”

    台南艺术大学位于官田乡,比邻珊瑚潭水库风景区,是台湾南部一所著名高等艺术教育学府。漫步在校区里,你会觉得仿佛置身于江南的园林小溪之中:这里有宋元明时期的石桥,据说是从苏杭一带拆运过来的;还有魏晋时期的大佛等等,“石径、古桥”与“荷花、流水”,处处释放着阵阵人文气息。

    据介绍,这所大学现有“视觉艺术、音像艺术、文博、音乐”4个学院,目前有19个研究所,现有学生1000多名,博士班、硕士班是这所大学今后的侧重点。而7年“一贯制”(高中3年、大学4年)的国乐教学又是这所学校的特色之一,既是说,学生从高中一年被录取后可以顺路升上大学,学校则不在校外录取大学生。这样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东西。比如,我从他们一至七年级的课程表上看到,除了一般音乐学院必修的课程之外,诸如乐器科学、音乐哲学、音乐人类学、乐律学、电脑音乐、编钟古乐、北管南音、地球村世界资讯科技、社区服务等等课程,其分量之大,超出我的想象。

    另外,国乐学系7年一贯制的学生在升大学及毕业时,校方还规定每一位学生必须对外开一场或半场独奏音乐会,同时,这也是高考和毕业考的音乐术科分数,所以,一般情况下,学生们都是严阵以待。我在这所学校时,大二的学生林佑正同学,送我一盒他的“唢呐独奏升大音乐会”的现场实况DVD,演奏技术不错,后来我又得知,该音乐会的“策划、场租、票务、宣传、曲目构思、排练”等等,一切都是学生自己亲力亲为。可见,台南艺术大学国乐学系的老师看中的不只是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其综合素质能力更是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

    作为一名潮州音乐研究者,我十分珍惜这次在台南艺术大学期间的学术交流机会,来台湾时,听说这里的民族音乐学研究所学术水平很高,师资力量强大,又是世界民族音乐学家经常光顾的地方,所以我特别关注该研究所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法以及音乐文献,据介绍,该研究所分设理论组、演奏组、音乐科学组,主攻“中国文化之考察与研究,配合亚太各民族音乐文化之探讨。”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以“综合性、实地性、科学性”为准绳,强调“音乐田野调查与分析”。因此,中国南部的音乐,无疑是该所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台期间,一次查阅有关文献时,意外发现了一个极有研究价值的清代乾隆年间的“丐弹胡琴”历史事件,据记载,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安南“丐弹胡琴”王献其国乐,清代列为安南乐舞,其中的“丐弹胡琴”,据台湾学者林江山考证,它来自安南(越南)的华侨戏班,清代皇宫的这件“丐弹胡琴”,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的琴筒蒙皮二弦(中间夹马尾弓毛)乐器。而据文献对乐器形制的记载来看,我的推断是:丐弹胡琴就是早期潮州戏的二弦!如果真相是这样,那么,中国二胡(琴筒蒙皮)的历史将从潮州二弦开始,而不是元代的四胡。

    台北市传统艺术季掀起“潮州大锣鼓热”

    今年,台北市政府主办的传统艺术季,是从3月31日开始至6月底结束,我和陈佐辉先生于3月25日到达台北,第二天便开始排练“传统艺术季”开幕式的吹打系列和《晋风潮乐》专场节目。这次我们带去了潮州锣鼓乐《关公过五关》、《狮子戏球》、《社庆》、《画眉跳架》、《喜乐登楼》、《抛网捕鱼》等节目。3月31日和4月2日的这两场演出,在台北市中山堂音乐厅,分别获得了台下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台北市立国乐团的乐队、台南艺术大学的国乐队,虽然以演绎现代作品著称,但他们对传统音乐作品的理解,同样具有惊人的能力,这两支乐队在著名打击乐演奏家陈佐辉的带领下,轻松地将潮州大锣鼓的神韵发挥得淋漓尽致,特别是陈佐辉与“南艺大”八位女子鼓手那刚柔相济、整齐利落的表演,令在场观众赞叹不已。

    今年台北市的传统艺术季,以中国传统音乐艺术为主,共展演了七大系列节目:1、吹打乐;2、动感新时代;3、戏曲大观;4、月光戏棚;5、丝竹小而美;6、文化就在巷子里;7、跨乐超连接;其中令我惊讶的是台湾的“北管音乐”和台湾南部的“潮调布袋戏”。据了解,北管音乐也叫“乱弹音乐”,于明末清初从大陆沿海传入台湾,是目前台湾最具代表性的一个传统乐种。

    而我的听觉和视觉告诉我,北管音乐与潮州传统音乐一定有着某种联系,同样一个《风入松》牌子,其工尺谱的记法、读法和介头、音响等,两者几乎没有分别,其中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需要对它作进一步的调查和研究,从弘扬中华文化角度出发,揭开两地历史上文化交流之谜,其意义十分深远。再是台湾的“潮调布袋戏”,其声腔来自潮汕是毫无疑问的,而我们潮剧文献上记载的“明代潮泉腔”,只是纸上符号,找不出活的音响,那么,“明代潮泉腔”与台湾布袋戏的“潮调声腔”,是否同出一辙?这是潮剧研究的又一重要课题。

你是本文的第1569位读者
来 源: 《汕头日报》2007-05-06
作 者: 王培瑜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