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小公园,位于旧城区商业中心,占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以中山纪念亭为核心,周围四面八方放射8条街路,包括升平路 东西两段 、国平路 南北两段 ,以及安平路、行街、永和街和老潮兴街。她是20世纪三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汕头“百载商埠”的重要标志。

    小公园是继“闹市”“老市”“老街”之后的第四代商业中心。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 ,随着汕头船民、盐民、渔民和驻防兵士的增多,小贩们在“天后庙”和“关帝庙” 俗称“老妈宫” 前摆摊设点,供应粮食、燃料、药材及副食品、小商品,还有修船场。后来发展到有固定商铺,在今升平路头至外马路转入国平路至小公园周围,逐渐形成了行街、顺昌街、打石街等街路,拥有商铺200多家,形成一个“闹市”。再后来,闹市扩展至今小公园以北,镇平路以南,东起民族路,西至同平路周围一带,逐渐崛起一个店民混杂的商业中心,被后来称为“老市”,原来的“闹市”随之退化。自此,逐渐以民族路与升平路交叉路口为轴心,向西南辐射,呈扇形路网,形成“四永一升平”、“四安一镇邦”的市区布局,如今称为“老街” 引自汕头电视台制作的《汕头老街》 。汕头开埠后,商业中心逐渐转移到旧城区西南一隅。

    汕头开埠,记载了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但在客观上促进了汕头海运商贸的发展。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汕头商贸繁荣达到了鼎盛时期,汕头小公园就是在这一历史背境下产生的。1930年汕头市政府正式成立,当时市政当局重视城市建设,为了理顺城市交通,将升平路、国平路的交汇点 即今小公园 拆开,形成一个广场,并扬言要在这里构筑清幽园林和设立一支北伐纪念柱,发动市民募捐及摊派,可是钱银到手之后,只树起一块石头应付了事。为掩人耳目,后来市政当局勉强在这里种上几棵树,设立喷水池,并树起一块大石头,石头刻有“万宝朝宗” 一说“万福来朝” ,意即此地是一个做生意的好地方,从此,这块地被称为小公园。1932年由梅县籍华侨李柏桓、李耀宗、李远波、李镜泉等人集资50万大洋,在今小公园西侧 安平路头 ,建成一座7层高的洋楼,商号称为“南生公司” 该商号原在镇邦街 ,第一层及第二层经营苏广祥百杂货,第三层及第四层为中央酒楼,第五层至第七层为中央旅社。整座楼雇用员工300多人,开始曾兴旺一时,后因经营不善,开业仅10个月便宣告倒闭。至1935年经理李柏桓将南生公司承赔给旅居印度尼西亚的堂弟李海烈,留下中央旅社自己经营。李海烈重新组合同乡李锦、李洪、李镜泉等10人为股东,整顿经营管理,为此生意日旺,成为当时汕头首屈一指的百货公司。在汕头沦陷前夕,南生公司将大件货物迁至梅县,留下部份商品,由李海烈之弟李福祥继续经营。抗战胜利后,南生公司整顿股东,扩大资金,充实营业,生意又兴隆起来。汕头解放后,1956年公私合营,南生公司与汕头市百货公司 国营 合营,并将该座大楼改名为“百货大楼”。从1956年以来,以百货大楼为依托,周围一带成为汕头的商业中心。至20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随着市区向东伸延,百货大楼的生意逐渐萧条冷落。

    南生公司开业不久,带动了周围商铺兴旺,遂传来香港大新公司派员来汕测地规划,拟在小公园建楼营业的消息,这就惊动了附近大小商家。南生公司经理李柏桓想:如果大新公司来这里开店,原有商号怎能与其竞争,因为大新公司在香港财大势足,不单香港有分店,广州、上海也有分店,所以想用“死人压活人”的办法来阻止大新公司来这里开店。因此,李柏桓在官场找到当时绥靖公署秘书杨幼敏出主意,即是在小公园建一个“中山纪念亭”,李柏桓的建亭报告一经呈上,即时批准。于是由南生公司带头,附近中小商号纷纷解囊,建亭之事,便紧锣密鼓开展起来。不久香港大新公司派人来汕观看,看到小公园正在建纪念亭,认为此举是好事,也就打消了来汕开店的念头。因此建亭之事半途而废。工程搁置,舆论哗然,李经理只好想方设法,用认捐广告石椅,和收取戏票钱的办法筹资续建纪念亭,规定每一户来小公园认购一只石椅,收50元,就是做商业广告的意思,结果有很多人认购,围了一圈石椅。另有一招是在国平路头衣锦坊前面的草坪,请了几家潮剧团,演了三夜戏,用收来的戏票钱作为建亭的资金。所以小公园亭是多方集资建成的。

    自从小公园纪念亭建成之后,小公园便是市民憩息、休闲、游玩的好去处。一直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小公园驰名海内外,特别是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回乡探亲旅游观光,非到小公园走一趟不可。“文革”期间,纪念亭被视为“四旧”,造反派将纪念亭拆毁。“文革”结束后,城建局在纪念亭位置种上树木,铺上草坪,摆上几块石头,设喷水池,恢复相当未建亭之前的形状。1997年升平区岛建筑公司自愿出资,重建纪念亭,如今的纪念亭保持原貌,结构款式与原亭基本一致。纪念亭占地约400平方米,主亭约100平方米,亭的基座底盘约占300平方米,分二层台阶共10级(底盘3级、主亭7级),底盘周围分布4对靠背石椅。主亭分8柱8檐3层钻尖顶。纪念亭的建成为汕头旧城区增添了光彩。(本文资料参考《汕头市志》、《潮声》、《汕头大博览》、《潮风海韵汕头游》等)

你是本文的第1603位读者
来 源: 《汕头日报》2007-01-28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