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中华民俗文化/李少林主编.-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9 ISBN 7—204—08722—4 Ⅰ.中… Ⅱ.李… Ⅲ.风俗习惯-中国 Ⅳ.K89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6)第111823号 禁忌是民间为了择吉避凶,禁止同”神圣”或“不洁”的事物接近,对某种神秘力量产生恐惧而采取的消极防范性措施。 居于蛛网中的蜘蛛,以它天赋的智慧和体内的精华,拓履了生存空间,增强了生活能力。就是这张网,让科学家们惊叹不已。但是蜘蛛又是小心翼翼和拘谨的,自己精心吐纳编织的网,竟使自己故步自封在墙角或树杈上,以至于离开这张网,它就不叫蜘蛛了。蜘蛛与网的关系,很像人类和他们的禁忌。 禁忌是老百姓希望避过灾祸,获得吉祥和幸福的心理体现,百姓愿将无道行为视为禁忌,让超自然的力量去惩罚违禁者,有些禁忌放到自然科学面前是毫无道理和科学性可言的,但在民间却得到人们普遍的遵守和认同,这是择吉避凶心理在起作用。 禁忌,是一种原始的古老的文化现象。例如埃及妇女“忌针”是与远古神话密切相关的,欧美人所讨厌的数字“13”与千余年前的犹太背叛了耶稣有关,我国忌”扫帚星”在秦汉史册上就有记载。所以,禁忌实际上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独特的民俗文化符号。禁忌在中华古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超过某种作用,隐藏着道德的胚胎,既有愚昧、迷信的成份,对人们思想行为产生消极影响,也有一定的行为规范作用,在道德和法律没有或难以顾及的领域履行调整和规范人们言行的职责。善恶因果、报应与禁忌柔合得浑然一体,”兽有兽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的劝惩效果是任何伦理教化的形式都无法达抵的。 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禁忌都有所不用,这是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不同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行为准则和文化氛围所致。在精彩纷呈的民俗文化中,汉民族习以为常的事,在有的民族可能成为禁忌;而汉民族心目中的”陋俗”,在其他民族看来也许是天经地义的。俗话说:“入境而向禁,入国而向俗,入门而向佛。“进入他乡,首先要打听当地的风俗禁忌,不说犯忌的话,不做犯忌的事。如果我们不了解或不尊重各国人民、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在相互交往中就可能产生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
你是本文的第995位读者 来 源: 作 者: 李少林主编
|
|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