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我在家乡揭阳县炮台镇文化站、炮台潮剧团任编剧。当年揭阳的戏剧创作和演出十分活跃,有“小戏之乡”“戏剧之乡”之美称,我也分享了一分荣誉与快乐。于今20多年过去了,回忆往事,仍是心旷神怡,令人振奋。当时,潮剧艺人甚多,县里不但有两个专业潮剧团,而且有五个镇级的潮剧团,即炮台潮剧团、曲溪潮剧团、渔湖潮剧团、东山潮剧团、锡场潮剧团。这些专业、业余潮剧团,经常到城乡戏院和农村广场演出,受到观众普遍的欢迎。

    同时,多年的汇演和调演,也造就了一大批编剧人才,创作出200多个剧本,上演的剧目123个。其中优秀小戏有《李队长筹粮》、《青竹岗》、《桃花红》、《中秋泪》、《春暖柳绿》、《白兔嫂买鳖》、《牛婶求医》、《大吉利市》、《一场美梦》、《砌鸡窝》、《打铺窗》、《送猪苗》、《雪中送炭》、《牵牛撞马》、《何老大荐贤》、《风雨同心》、《柑园新曲》、《喜满栏》、《李进才的婚事》、《王正卖灰》、《风雨中秋》等。

    这些剧目或喜剧或悲剧或正剧,或歌颂农村新人新事新风尚,或反映城乡变革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冲突,或揭露妨碍大变革中的各种阻力。说出了农民心里要说的话,鼓舞了人心。县文化局从这些小戏中选择10多个剧目赴省参加汇演和调演,炮炮打响,荣获多项奖励,轰动羊城。省戏剧家、戏剧评论家李门、倪路、华永健、马明晓、郑天健、赵君谋等著文在《戏剧报》、《文学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等报刊上发表,盛赞揭阳现代小戏是“火辣辣的农民戏”、“敢做人民的代言人”……省期刊如《南国戏剧》、《南粤剧作》、《木棉花》、《群众文化》等,先后发表揭阳29个剧本,当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广东业余戏剧作品选》有12个小戏,揭阳就有《李队长筹粮》、《中秋泪》、《青竹岗》,《春暖柳绿》4个剧作被选入。火辣辣的农民戏誉满剧坛,揭阳遂获“小戏之乡”之殊荣。

    更令人难以忘怀的是,1980年文化部举办全国部分省市自治区农民业余艺术调演,广东省决定由揭阳的《李队长筹粮》一剧代表广东参加调演盛会。《李》剧在京演出,博得领导、行家和广大观众的好评,荣获优秀剧目奖,剧本由北京宝文堂书店出版发行,全国很多地方移植这个剧作上演。该剧作者陈章泰被评为全国农村先进工作者,出席全国农村文化艺术先进表彰大会,受到嘉奖。

    揭阳的剧作者们不满足于小戏的成绩,他们发挥其聪明才智,刻苦伏案,创作出大型现代戏《恩怨宋家妇》 黄月金、王光、吴文鸿编剧 、《相思店》 张金茂编剧 、《招财进宝》 林英聪编剧)、《千金女》 王杏元、王光编剧 、《牵猪郎》 林立等编剧 等,创作大型古装戏《丁日昌》 陈鸿辉、陈作宏编剧 等。这些剧目分别参加省调演和评选均获奖励,《恩怨宋家妇》获省业余戏剧评选一等奖,获广东省首届鲁迅文艺基金奖戏剧三等奖。《丁日昌》获省文化厅嘉奖、省地方题材优秀剧本奖、省专业戏剧创作优秀剧本奖、省建国四十周年优秀文艺作品奖。1990年11月,《丁日昌》一剧由中国剧协推荐,参加第二届中国戏剧节演出。该剧由揭阳潮剧团演出,在北京吉祥戏院演了4场,中央有关领导、著名戏剧家、报刊、广播电视有关领导观看了演出,其中还有挥毫撰文赋诗在《人民日报》、《北京日报》等大报和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新社等媒体进行报道,《丁》剧也荣获本届戏剧节优秀节目奖和优秀演出奖。

    上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未,这十多年,可说是揭阳县潮剧的黄金时代。这一黄金时代为古邑揭阳的戏剧史写下辉煌的一页,其成功的经验值得回味,值得推广,值得学习与借鉴。

你是本文的第1509位读者
来 源: 《汕头日报》2007-03-18
作 者: 谢惠如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