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彩是中国民间常见的民俗、民间文艺形式,除了彩饰、口彩、彩词、彩调外,还有一些实物和工艺品,也带有浓重的吉祥如意、财丁兴旺等意思,很受国人喜爱。我国史籍中有许多关于彩的记载。岭南属百粤之地,位居岭南东翼的潮州,也延续着种种彩俗。它既有源于中原文化传统文化的一面,也有因时因地而“自生自长”的一面,相当独特丰繁。 比如,少年人14周岁时的成年礼——出花园。(寓意离开慈爱呵护的父母,开始接触家门之外的社会,如走出花园之外),所虔诚祭拜的食物便迎合着潮州人爱彩头的心理:葱、蒜、菜,意谓聪明,善于算计和勤快;豆干(潮州话中“干”与“官”同音),寓意长大了做官;而海贝类的蚶,则象征着有“财气”,大致典出于古代的贝壳曾等作货币使用(像财、宝、账等理财的字眼多带贝字偏旁)。再看潮州人过春节的老例俗,出门拜年少不了带上一对桔子,好彩头叫做“大吉”;新年待客,主人手捧春盘恭请客人吃橄榄,却雅称为“槟榔”,它分明不是海南和南洋群岛土生土长的那种吃了口唇血红的热带果子,实是取重于“宾郎”——即以礼待客的意思。日常生活中讲究彩俗的事,比比皆是。如吃饭时不能把筷子直插在饭碗中心,避去形似插二炷香的忌讳;用筷子挟鱼时,决不能把整条鱼倒翻过身来,因为行船人(包括渔民和经常搭船过海的南洋“番客”)最忌讳一切易与“翻船”发生联想的小节出现在饭桌旁。 随着时代的前进,彩也渗透到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国人可能记得,首都新千年撞世纪钟的活动中,不也是挑选了20个老年人和20个少年儿童,组成20对“老少”伙伴;而每对中一老一少的年龄加起来恰好100,20对即暗合着“2000”的年数,寓意中华民族长寿吉样,充满生机。潮州人经营的公司以及所推出的商品牌子,带“金”字号的少说也有近百家,无非是表示吉庆、祝愿发财致富,并没有超出讨彩头的传统习俗。至于开业择日选带“8”的日子,其实是受港澳商人的影响而渐渐蔚为风气的——“8”与“发”在广州话中同音,在潮州话中并不同音,然而港澳和珠三角经济发展的步伐比潮州快,因此潮州的彩俗也就有了变异,增添了一点趋同于“广府”派的成份。 时至今日,潮州人的日常生活中还有个惯例,碰到“不吉祥”的事情偏要说出吉利的意义来,比如,不慎打破了碗(碗不只是一件简单的日用品,还代表着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如职业称“饭碗”),老人们总要赶紧说好话:“缶开嘴(碎),大富贵”(这跟北方人说“岁岁(碎碎)平安”来安慰自己很是相似)。结婚或操办其它喜事时,潮州人最重视石榴花(称之为“红花”),究其源即是取意于石榴果实的多籽,“多子多福”总归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这种做法,与北方人结婚时,洞房必摆上一些红枣、花生、桂圆、莲子,各取每种食物中的一个谐音字,串成“早生贵子”的祝愿吉语,可谓异曲同工。 彩俗还对潮州的其它文化艺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传统的潮绣品中,其内容和表现方法都借鉴了彩俗中的谐音讲究。如画五只蝙蝠就题作“五福临门”,绣一幅嘴衔如意的大象驮着盆桔,即题作“吉祥如意”……诸如此类的好彩头必然赢得顾客的欢迎。潮州戏曲为什么在悲悲切切的故事情节和演唱场景中,总有丑角的插科卖诨,尽量想点办法搞观众笑,除了戏剧审美上的道理之处,应该说也有彩俗中“笑比哭好”的思想理念在支配着。再看“土”一点的事物。潮州农民给菜蔬瓜薯起个名,也兴讨个好彩。有一种主茎硕大、叶子稀疏的芥兰菜,起初被命名为“孤老种”(相当形象的比喻,稀疏的叶子为“子孙”,主茎为“老人”),后来,种菜人和买菜人都一致嫌“孤老”的名字不吉祥,另起新名为“好命种”,此名因为合乎民间彩俗,也就底气十足地叫开了。 彩俗在潮州古今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它表达了潮州劳动人民勤劳勇敢、真诚善良、热爱生活和祈福向善的心愿。当然,彩俗也有媚俗的一面,它追求的是世俗生活中浅层的“实惠”。相信聪慧豁达的潮州人,自然能用现代人的心态去面对彩俗,科学地、艺术地面对工作和生活。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