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氏家庙”坐落在揭阳渔湖长美村。长美村是一个创建于宋、元时代的古村落,古称“阳潮里”。在揭阳,延绵的榕江奔腾而来,流经渔湖半岛时突然向南拐了一个90度的弯,继而又折向北,与榕江北河汇合东去,形成一个“凸”字形的小半岛。长美村就坐落在这个小半岛上,这里水网纵横,舟楫便利,可渔可耕,村民勤奋耕行,重视文化教育,人才辈出。这里也是潮汕和台湾四十余袁姓村庄,数万袁姓人口的发祥地。家庙便是村中最具纪念意义的建筑。“袁氏家庙”供祀袁姓入潮开基的一至六世祖,始祖为北宋仁宗庆历年间进士、兵部尚书袁琛。袁琛于北宋神宗元丰六年 1083年 ,因党锢祸贬镝潮州任刺史,此后他就在这里定居。其儿子袁熙于宋哲宗绍圣年间的揭阳渔湖开基立籍,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留下了丰富的人文积淀。据村中老人介绍,家庙始于元至顺丰年间,迄今600多年。寨门外至今还保存一对大石鼓。现存的建筑是清康熙五十一年重修的。为三进二天井一拜亭的建筑格局,坐北向南,分金丑未兼癸丁,面积1200多平方米,高达6米,是潮汕地区目前保存比较完整的清代前期建筑。
当我们沿着西边小溪畔的村道,向东一拐,经寨门进村,就可见到—个大灰埕,家庙就坐落在大灰埕北面,家庙外观古朴大方,正面中间为三门式凹斗门楼,中门首横额刻有福建晋江张瑞图题写的“袁氏家庙”匾额。张瑞图为明代万历探花、宰相,以书法名世,他与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有“北董南张”之誉。中门挂有门联“家谱书声千秋盛,庙堂仕宦万代传”,横额为“永世其昌”。走过门楼,是家庙的前厅,前厅后为—大天井,天井中间有一抱印亭,它屋面与中厅屋面相连,平面呈凸型,大右有庑廊围护,形成了—个开敞的大空间。这里是家庙作为宗族众多人员聚会、议事、宴请宾客的场所。中厅正中悬挂有清乾隆年间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尚书史贻直所书的“崇礼堂”正匾。史是清乾隆乙丑科进士、惠州府学教授袁的老上司,他还应袁的邀请,为渔湖袁氏谱牒作《袁氏大宗序并歌》。另外,“崇远堂”匾,“歌聚堂”匾,“亲恩冈极”匾,也均为历代名宿所书。走过中厅,是浅而宽的后天井,它深度不大,却有主座的宽度,左右没有按常规设置庑廊,笔者经请教家庙长者,营造时为何如此设置,是因场地关系,还是另有原因,他也不知其因,就实地察看,却感觉到很有特色,它与前天井形成深与浅的对比,使家庙前有宽敞的公共活动空间,后又有紧凑的私密祭祀空间,别具一格。后座为大厅,悬挂有宗族先祖的画像和众多历代名宿所书的牌匾、楹联,庄严古朴,尽显它在家庙至尊的位置。“袁氏家庙”建于清康熙年间,它是潮汕建筑在明代嘉靖年间以来的古朴典雅、恢宏大器基础上,开始走向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演变过程中的一座建筑。它平面布局,承接我国传统建筑讲究的中轴线,左右对称,不倚不偏,不曲不折,更不旁生枝节。以纵向为主,将重心放在中轴线上,布置厅堂。同时,将厅堂、庑廊、天井进行严谨组合,通过庑廊的联接,外墙的围护,使整个家庙有非常合理的秩序性、逻辑性。此外,家庙四周用外墙封闭,内又开敞,这种外封闭,内开敞;有内聚性、有防御性、有私密性。在结构上,前座九桁式,前后立花篮础檐柱;中座为十三桁式,明间四柱着地,立八棱花篮础檐柱和浮珠础圆棱金柱。中槽置“三木载五木瓜,五脏内十二块花坯”抬梁式梁架,梁架上置有斗拱。后座为十五桁式,明间六柱着地,设置基本同中座,另加两根副点金柱,梁架上置凤冠叠斗。家庙梁架上装饰有素木雕饰品,内容多为人物故事。采用通雕技法,造型生动。它已一洗宋、明以来简朴的风格,开始走向重雕琢、重堂皇的建筑风格。 纵观家庙,我们看到它不论从人文、地理、历史,还是从建筑上、结构上都为今天的我们积淀了丰富的潮汕文化遗产,许多东西都有待人们进一步研究它、发掘它。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