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居新加坡侨胞吴先生,近时回国来家乡探亲,刚迈进砲台镇街头,就直奔关爷宫前寻觅尖米丸吕尝。他感慨地说:“浪迹天涯数十载,难忘宫前尖米丸”。 关爷宫前尖米丸是充满乡土情韵的砲台镇传统小食。它以丸体鲜嫩爽口,汤味清美香醇,制作烹调工艺独特而世代受到人们喜爱。早在120多年前的清光绪年间,砲台已经成为繁华的商埠,位于市区中心的关爷宫前米市活跃兴旺,10余家小食摊档竞争激烈。为招徕生意,新寨村民吴成敬,吴书信两家小食摊,别出心裁地创制出以当地特产尖米(即大米)为原料,丸体两头尖,形似尖米的小食品,烹调为汤,别具风味,一时顾客盈门,轰动市井。至清末民初,两家尖米心潮店第二代传人吴文光、吴锡友同时在关爷宫前两侧设摊,从丸体的制作和烹调的工艺上进一步提高,形成独特的小食风格。 尖米丸的制法,须选用当地精细的大米,先在清水中浸泡3至4小时,捞起放于石磨,辗成米浆,取纱布将米浆过滤,除去粗杂质,然后倒进锅里加温边用木棒搅拌,至水温六、七十度后转为慢火,煮成糊状,冷却凝成块状,配1/3生浆,揉捏成团,再取事前凿满直径0.5厘米小圆孔的木板,置于盛清水的鼎上,慢火加温,至现蟹目水,即将浆团放于木板上搓揉,用力压其顺小圆孔滴滴漏下鼎中,因浆团半生不熟,挤下圆孔的丸体每段约2厘米,两头坠缩为尖状,落鼎煮熟,便成为小巧玲珑的尖米丸。因其制作经过10余道工序,十分精细,丸体柔韧润滑,略有弹性,煮汤倍感爽嫩可口。 尖米丸烹调工艺讲究“清、鲜、巧”风格。丸体佐料保持新鲜,先将丸体在清沸水中泡过,再汇入滚烫的猪骨原味汤,加上肉片、鱿鱼、墨鱼脯、虾仁之类佐料,调以鱼露、胡椒粉之类配料,最后,在清汤面上撒下几片青翠的香菜或葱珠,与洁白的丸体和橙艳的肉片,构成和谐的色调,清美的味道,美观的造型,令顾客赞叹不已,在品尝之余,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关爷宫前尖米丸焕发出新的光彩。从昔时的两家专利到如今的多家共荣,沿袭为大众化小食。如果你有兴致来砲台镇品尝,不论走进关爷宫前后肉菜市场简易的小食摊,还是登上中兴大道、涵华大道豪华的餐厅酒家,不用多久,一碗热气腾腾香味四溢的尖米丸汤就已经端到你面前的桌上。店主热情待客,根据需要,可随意加汤调味,其优质的丸体,独特的风味,更比昔年胜一筹。关爷宫前尖米丸的兴旺,有利于饮食文化的发展,对旅游事业也是一个很好的促进。
|
你是本文的第1181位读者 来 源: 《砲台风情录》 作 者: 黄毓坚
|
|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