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清代光绪年间卢蔚猷纂修的《海阳县志》载,“孝子黄良丰墓在笔架山后。”关于黄良丰的传说,我小时候曾听祖父讲过。
   明朝崇祯年间,潮州府城东东津乡有个农民姓黄名良丰,严亲早逝,家境贫寒,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母子二人相依为命,但黄良丰侍母至孝。
   明末时候,湘子桥二十四洲的石桥墩上南北两侧都建有庙亭、茶亭,还有卖水果、小食及小商品的商铺,形成了“一里长桥一里市”的繁荣桥市。自桥东面,一直延伸到意东长堤,也是一段繁华的商业地带。由于意溪乡面临韩江,河面宽广,水流平缓,地理条件优越,明代以降便是闽、粤、赣三省杉、竹、木的集散地,从而带来竹器、农具、家私等行业的兴起,随之而来各行各业也在堤市上经营。这段地带有杉行、佣行、客栈、布铺、米店、药店、木工店、长生店,还有屠宰、凉果、烟酒、餐饮、香枝、豆制品、饼食、理发、木屐、竹笠……大小商铺作坊林林总总不下六七百户。意东堤的堤市与湘子桥的桥市连成一片。因为各家工商业户日常需要饮水、泡茶、煮饭,就出现了挑桶卖水的行当。
   黄良丰就是一名挑桶卖水的苦力。他每天早起伺候双目失明的母亲吃过早饭后,就挑着一担水桶,到井边汲水,然后挑水到桥市上堤市上沿途叫卖。黄良丰挑水有个特点,他从来不换肩,从来不歇脚。如有铺户买他的水,他每次都要跟买主讲明这担水那一桶是屁股后面的,并当着买主的面把它倒掉,其原因是他认为屁股后面那一桶可能有屁味,不能饮用或煮饭。别人卖水一担二文钱,而黄良丰挑一担卖一桶,只能卖一文钱,但他从不计较。黄良丰爱清洁、讲信用,铺户们也乐于买他的水吃。他每天挣得几文钱,就籴米回家,侍奉娘亲。几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冬夏如常,直到母亲去世。黄良丰收入微薄,为了赡养母亲,不敢娶妻。娘亲死后,他然一身,加之终年劳累,贫病交困,不久也撒手人寰。
   为褒扬黄良丰事亲至孝的美德,乡里族人禀明有司,筹资为他收殓,并建坟墓使他入土为安,树碑以彰其德并示范后人。
   笔者小时候回乡下老家时,走的是乡间小路,往返时都要经过孝子坟,记得那时坟堆已没,只剩下一块宽约二尺高约五尺的墓碑立在路边,墓碑上刻着“明孝子黄良丰墓”。墓址位于今桥东洗马桥附近。可能1958年建华侨瓷厂(今华庆公司)时被搬走,后来已不知去向。
    

你是本文的第1153位读者
来 源: 《潮州日报》2004-06-02
作 者: 洪湃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