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来澄海城的城墙西段,有几十米长的地方,呈罗锅状,俗称“龟腰城”。那是由于地层凹陷所致。幸好均匀下沉,没有坍塌的危险。这可便宜了那班顽皮的孩子。夏天入夜,城门关闭,要出城游水,别处无法攀登,只有“龟腰城”这一段较容易跨越。趁着月色,蹑手蹑脚,赤足而行,用五个脚趾紧按石缝,双手揪住那些鸟榕、乌脚芼类。这样神不知鬼不觉,便可出城游个痛快。
   “龟腰城”内外,有几个出名之处。一处是打索人家。当年,人们用咸草打跋桶索,还用麻皮打筐索畚箕索粗桶索,还有渔船渡船用的船索。龟腰城脚打出来的索最坚固耐用,而且规格齐整,远近闻名。无论“九圈”或“七圈”的跋桶索,决不会差错分毫。许多上街叫卖跋桶索的人,都来这里批发。于是,一条西城边,幽长幽长的,总见那打索的少年们在穿梭。后来城拆了,合作化了,建立打索社,依旧在城扯打索。接着,跋桶索少见了,却打起尼龙绳来。听说他们还为轮船打过缆绳。
    龟腰城边,还有打铁社。起初,有几个潮阳人来此打造锄头镰刀。潮阳是有名的“人县”,从事手工业的人很多,工艺也精细。“打铁社”后来扩大了规模,许多铁农具、家具和泥水工的工具都能打造。
    龟腰城外,是“水归池”,城边众水归聚之处,却讹称“水鸡池”。水归池那边,是吴厝村和陈厝乡。两村昔年同属北社,今天同属西门乡。吴厝村有座“番仔楼”,建造得极其精巧。番仔楼脚的西环城河,五十年代还水质清澈,可以游泳。澄海有名的儿科医生吴仰松是吴厝村人。陈厝乡出名舞蜈蚣。廿世纪初,有几位外省补鞋弟在此居住,夜里无事,总要干点什么活动。一夜,每人拿起一个火炭筐,居然像模像样舞起蜈蚣来。这下子,触动了乡人的灵感,乃加以编排创造,一出饮誉海内外的民间舞蹈便这样诞生了。
    近西门处,有一家专做“姑苏香腐”。这种黑色带汁的香腐,甘甜可口,是向潮州城老君堂学来的,深得姑苏游方道士之真传。
    澄海本身是个移民社会,近代仍有外方人不断前来补充。那些澄海人不屑为之的事,便是外地人的职业。好像前面谈到的打铁及补鞋补鼎等修补行业,开头都是外地人干人。加工豆干香腐也远非澄海人之所长。还有列为“三不友”的剃头匠和轿夫,都是江西、兴梅等地的客家人的固定职业,很少有本地人愿意参与其中。这类外地人多居住在城边附近。轿夫们则大多集中在内新溪。后来找轿行业冷清,只得另谋生路,有的转行卖药根,医起打积伤来。他们为澄海出尽苦力,作出了不少的贡献,值得大书一笔。

你是本文的第1462位读者
来 源: 《家园梦拾》
作 者: 李汉庭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