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有一部说潮州话的电影叫《海外寻夫》,在市区的福合埕、华坞路等地方拍了不少外景,片中的女主名明星王丹凤唱了一首潮语摇篮曲:
     月光光,少年郎,骑白马,过彩塘。
     彩塘娘子会打扮,打扮儿夫去过番。
     去时草鞋共雨伞,来时行李叠如山。
     金戒指,玉手环,榴莲糕,辣椒酱。
     还有一匹大白象,孩子见了嘻嘻笑。
     当年,潮汕孩子第一次听见榴莲这名字,很难想像其形状,即使有人给你绘声绘影。现在好了,洋水果遍布潮汕大地,那狼牙棒治成的怪东西触目皆是,要吃榴莲,根本不用作“新马泰”游,更无须以榴莲糕来哄孩子入睡。可惜价钱不菲,几十元人民币一个,气味也太特别,大部分潮汕人还不敢问津。
     在泰国,在马来西亚,榴莲可是国宝,世间没有第二样食物可以和它争宠。榴莲半年一遇,成熟季节,倾城出动,举国品尝。这时候,众果失色,百业惨淡,只有榴莲当上主角,成了独舞,余者都在伴奏,只有帮声的份儿。有钱的人家预订一棵榴莲树自家享用。穷人则买档次低的,哪怕“一个榴莲果,穷家十日粮”,也要买几个回剩的制成榴莲糕,慢慢咀嚼,否则这一年算是白活。这段日子,人们也不怕独沽一味,“脱纱龙,吃榴莲”,“当衫当裤吃榴莲”。为了吃上榴莲,他们宁愿卖掉身上的衣服。而且难分老幼,休谈贵贱,无论种族,不关雅俗,如醉如狂,陶然得意,让一样东西专美。再说,不用广告的狂轰滥炸,没有谁以长官意志,强迫你以这样那样的名义去正确对待,更不用自封“王”和“霸”,也无什么榴莲节之类的盛典,分明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美学品赏,形成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洛阳人四月八日倾城赏牡丹,北京人年夜举家包饺子,实难比之于万一。泰国人马来人对榴莲那份厚爱,谈起它时的自豪神情,总使你感到彼处不吃榴莲,比“到潮不到桥”更遗憾十倍。
    于是想到潮汕,有什么东西可以和榴莲媲美?实在令人惭愧。我们有一句“六月吼蟹卖眠床”的口头语。吼蟹是螃蟹的一种,壳厚肉嫩,为了吃上吼蟹,宁愿把眠床卖掉,简直比脱纱龙更彻底,其实说说而已。且不说近年吼蟹已快要绝种,二月便吃蟹子蟹孙了。潮汕百姓当年牢记“成家虾,破家蟹”的古训,嫌吃蟹太花费,不敢染指,其实那时价钱很便宜。现在已普遍吃得起,蟹却少了。况且吼蟹当令季节,正是鲜薄壳、花蚶等价廉物美的贝壳类海鲜应时之际,吼蟹根本无力与之争短长。
    我们总在侈谈什么白菜文化、萝卜文化与大枣文化,人家榴莲才是不折不扣的文化。
    潮汕物产太丰富了,艺人王敏说快板便举了上百种。有关部门前些年曾公布首批百家中国特产之乡名单,潮汕得了两家,一为普宁“青梅之乡”,一为潮安凤凰镇“乌龙茶之乡”。由于物产太多,况又“百货合百客”,“三家讨食不相同”,故没有一样东西象榴莲那样能召唤起人们的集体精神,形成统一行动,年年出现高潮,热情从未稍减。时至今日,端午吃棕子,中秋吃月饼,冬节吃甜丸,当初那种传统凝聚成的行动在潮汕已渐行渐远,只成为老人们怀故的象征。
    物质的丰富性,生活的多样化,正是潮汕人的福气。像北京人人冬储大白菜那样齐奔一处,忙碌半月,便很难引入羡慕。但从另一角度来看,潮汕便没有榴莲那样管领风骚的独特拳头产品,缺乏人无我有的招牌菜。什么都不错,都值得赞美,却拿不出足以让天下陶醉、人人倾倒的名牌。
    岂止物品如此,潮汕人、潮汕风光也然。许多文章、电视片说潮汕人如何聪明能干,风光如何壮美秀丽。其实潮人也并非特别的出类拨萃,潮汕本土至今出不了足以领袖群伦的大师级人物。潮籍人士中有许多大学者、大作家、大艺术家、大富豪,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他们的业绩都是在别处干出来的。潮汕也缺少令人相见恨晚的旅游景观。总之,潮汕没有榴莲。只有星星,没有月亮。
    封闭的地理环境,国人的保守性,短视的功利目的,铸就了潮汕的人文景观。
    我们应如何去打造潮汕的“榴莲”品牌?

你是本文的第1571位读者
来 源: 《家园梦拾》
作 者: 李汉庭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