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澄城曾先生家中看到他珍藏完好的一份120年前祖宗分田园厝屋的登记簿,其用毛笔小楷书写的字迹端庄秀丽,清晰能辨,内容更是具体详细,有一定的代表性,让人们对过去传统的分家习俗有所认识和了解。

    这本登记簿由长约60厘米的契约纸折叠而成,封面写着“光绪拾年十一月十六日各房均分田园厝屋簿”字样,并盖有红印章,首页记着祖宗当时的家庭组成情况及分家原因。其中“但思木盛枝叶自分,流长分派必别,且丁口繁则日用难量,公家费用常多过度,私家费用也少节制”的记述,是当时父亲经凤66岁时将所有田园厝屋分给6位儿子的主要原因。这应了民间所说“树大分杈,子大分家”的俗话。

    分家簿上详细记载着祖宗所有的田园厝屋分成六房头份的具体内容。其中各房头所分得的田园位于什么地方,什么方向,多少亩、多少分,如“羊葛池田一亩”、“墩后田二亩”、“下湖园五分”等,以及厝屋多少间,什么座向,如“左畔大房一间带南北厅一间”、“北厝旧厝房一间带厅一间坐西向东”等等,都写得清清楚楚。单从这长达70竖行的文字记载,田园厝屋之多,以及家庭人丁的兴旺,可以看出这是当时堪称大户的人家。分家簿最后也签上分家时请来的公证人名字,是他们负责把原大家庭的家产、财务情况调查登记清楚后,主持把所有财产分成六房头份后,体现了祖宗分家时的公平和公正。

    据曾先生说,他们属当时分家的四房,传至他这一代已是第六代子孙,现在和其他房头份的子孙加在一起已有100多人,每逢祭拜祖宗,他们便聚在一起,十分热闹。至于这本祖宗分家登记簿每房头都有一份,但因年代久远,好多都散失了。而他家的这一份则世代相传,珍藏至今。现在闲来无事,就拿出来欣赏其中优美的小楷书法,同时也从先辈的记录中了解到100多年祖宗的兴旺和“分家历史”,以及潮汕民间一些“分家”的规矩和习俗。他说,随着“一孩化”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家庭兄弟分家的现象越来越少了,潮汕民间这一分家风俗将会渐渐消失,成为一个古老的话题。

    

你是本文的第2541位读者
来 源: 《汕头日报》2005-07-10
作 者: 陈耀贤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