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潮人称为“乖鱼”。不知为何,乖鱼在人心目中,属不祥之物。澄海民间传说谓“(鱼乖)精”作乱海面,祸害百姓,是莱芜神女将其除却的。大概由于乖鱼有剧毒,更主要的是,“乖”字有一义项:不顺巧利,不和谐,所谓“命乖运蹇”便是。故而,碰壁、倒霉、遭挫折、受斥责,潮汕人叫“掼乖”。既为不吉,便必须赶跑,除恶务尽,故有“净乖”之举。
    解放前,潮乡的“净乖”,以澄海信宁乡最出名。那时,每逢正月游神,便同时进行“净乖”。“净乖”须选乡里的青壮年,为首—人手提一条纸糊的“乖鱼”在前面走,后面的人手执钢叉紧跟,擂锣打鼓,摇旗呐喊,一付追穷寇的样子。到了村外与邻村相隔的地面的人把“乖鱼”丢进沟里,后面的人紧接着用钢叉把“乖鱼”叉烂,便班师回朝,一年好运了。
    在我国,有不少地方在除夕由成群的孩子上街叫喊“卖懒”或“卖痴呆”。欧阳山的《三家巷》,吴有恒的《榕荫杂记》,均描写过广州的“卖懒”旧俗。南宋的范成大作过一首卖痴呆诗,描述吴中一带的习俗:“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小儿呼走叫长街,云有痴呆叫人买。二物于人谁独无?就中吴侬仍有余;巷南巷北卖不得,相逢大笑相揶揄。栎翁块坐重帘下,独要添买令问价。儿云翁买不要钱,奉送痴呆千万年。”昔日的卖懒卖痴呆,仅是孩子们的事,且不强加于人,只沿街叫喊,便算把懒惰或晦气送走,仅此而已,故不失为有趣的风俗。“净乖”则不同,它把“乖”净到与外埔相连的河沟,外埔乡便认为信宁乡寻衅滋事,把凶煞送到咱家门口,己所不欲而强施于人,真是欺人太甚。于是,每逢信宁“净乖”,外埔便集合精壮人力,堆积石块,在沟这边等待,那边“净乖”的人一走近沟墘,这边便抛石头。这样,年年“净乖”,均演化成械斗,出现流血事件,双方积怨日深。解放后,“净乖”的陋俗才得以革除。
    攘祸祈福,人之常情。相比起来,饶平海山的“净乖”似更文明一点。他们称为“送香船”,用纸糊成一尾大乖鱼形状的船,大家热热闹闹将其送出大海。这样的“净乖”习俗得以保留,是很自然的事。

你是本文的第1556位读者
来 源: 《家园梦拾》
作 者: 李汉庭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