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共建筑中,宗族的祠堂的私有性质最强,因为它毕竟只是一个宗族的成员所共有。不论是建筑构成还是文化属性,祠堂都与大型民居的厅堂十分接近。差别只在规模形体的大小和装饰的豪华程度而已。
    祠堂的基本结构,有两厅夹一庭的两进式和三厅两庭的三进式。在第二进大厅前,大多接有拜亭。拜亭高而敞,遮阳挡雨通风,在本地炎热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很实用。同时,拜亭也增添了祠堂的气派。
    潮汕祠堂最突出的特点,莫过于装饰的豪华。大抵清初以前建造的祠堂尚质朴,乾嘉以后,则“大宗小宗,竞建祠堂,争夸壮丽,不惜资费”(嘉庆《澄海县志》),形成了一种奢华的风气。这里面有十分复杂的文化心理在起作用,但最重要的条件却在于当时本地经济的发达。等级严格的营造法式,在璀璨夺目的金钱面前变得那样苍白;就连“逾制越轨”一类言语,用来指责这些装饰得如此豪华的祠堂,也显得无力。
    竞为豪华装饰的风尚,促使潮汕民间工艺高度发展。著名的潮汕木雕和嵌瓷,就是在这种时尚中成熟起来的。时尚给后人留下了一批建筑精品,从熙公祠和己略黄公祠是其中最为精美的两座。
    己略黄公祠在潮州市区义安路铁巷头,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是一座二进祠堂,庭院左右两侧有庑廊,大厅前有拜亭,以精美绝伦的潮州金漆木雕装饰著称。金漆木雕装饰遍布祠堂门厅、庑廊、拜亭和大厅的梁架间,内容多为传统戏剧的舞台场面,人物数以百计,形象生动逼真,反映了清末潮州金漆木雕的工艺造诣。现在,己略黄公祠已被国家公布为全国近代优秀建筑。
    从熙公祠位于潮安县彩塘镇金砂村斜角头,兴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光绪九年(1883)竣工,耗资26万元。
    这也是一座二进祠堂,建筑装饰十分精美。屋脊檐角是琳琅满目的嵌瓷,梁栋之间有金碧辉煌的木雕,整座建筑显得富丽堂皇。其石雕装饰更令人叹为观止。从熙公祠的石雕装饰,主要集中于祠门。祠门门楼那两条磨制得光滑如镜的喷水柱,柱前剔透玲珑的倒挂花篮,屋架石斗拱那装饰性的镂空石雕,特别是门壁上那四副石雕画,花鸟虫鱼,人物山水,都透露出一种勃勃的生机,其工艺的细腻精美,堪称潮汕石雕一绝。祠堂是华侨巨贾陈旭年斥资建造。落成隔年(1885),这位富甲一方的商人,又聘请建祠的能工巧匠,在新加坡按故乡祠堂的样式再建了一座,匾题“资政第”。现在,从熙公祠成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新加坡,那座集潮汕泥作、木作和石作工艺大成的资政第,也被政府公布为国家古迹。
    祠堂是礼仪教化赖以推广的最基层的处所。宗族荐祖、会议等重要事务,都在祠堂里进行。按照这种它被先期规定了的功能,祠堂必须造成一种有礼有节的规规矩矩的气氛。但实际上,祠堂里这种很严肃的时刻并不常见,更常见的倒是宗族成员欢聚一堂的融洽与喜庆。因为祠堂又是宗族的公众场地,添丁贺庆、迎宾接客等必要活动,也都在祠堂里进行。即使是在祭祖的仪典中,“崇先敬本”这个严肃的主题,往往被消溶在“和宗睦族”这种更为实用的活动中。大概有两个时间祠堂会显得比较肃静,那就是长老致辞和礼生用很不流利的语调念着在旧族谱抄下来的祭文的时候。当然,有意在祠堂里大声喧哗是被禁止的。但是,仪典前已经开始聚集到祠堂里的族众们可以寒暄笑语,祭祖后的聚餐会上也不妨互相劝酬,就是在三跪拜仪式中欢快仍然伴随着虔诚。总之,在祭祖的仪典中,祠堂里始终充满着虔诚而又祥和欢乐的气氛。试想想在酒已半酣之时,挽着客人的手,指点讲述梁栋间木雕里的故事,观赏评论门肚石刻的工艺技巧,那种十分纯朴的自豪的心态中,岂有半点讲求排场的虚夸?潮汕祠堂繁华的装饰,大概还是应该这样去理解才是。

你是本文的第2725位读者
来 源: 《潮汕文化源流》
作 者: 黄挺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