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祖——中国第一女海神! 揭阳地处潮汕平原,多江河而濒南海,自古民间就非常崇拜女海神妈祖。 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后圣母。揭阳林姓人家则称为“姑母”,榕城西门外的乔林乡还尊为“圣姑”。她的庙宇,有的叫夫人庙、妈祖宫;有的叫天妃庙、天后宫,还有的称为“姑母宫”。 人们为何这样尊崇妈祖呢? 我国古代,沿海人民为了生产和生活,在与大海的斗争中,总是幻想着有—个海神,能帮助人们避风险,度危难。妈祖出现以前,沿海各地人民,就已有祭祀龙王爷的习俗了,宋元以后,才逐步被妈祖所代替,据传,妈祖姓林名默,福建莆田县新安里湄洲湾贤良港人。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出生。父亲林愿,是“九牧林氏”的第九代世孙,官至都巡检。母亲王氏。 一天,林愿带着夫人家丁到观音阁进香,虔诚祈祷说:“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我林家虽已生了四个男孩,但都不出众,怕将来香火不旺,求观音再赐一男儿,将来好接香火。如能遂愿,我林家一定多多施舍,普救世人。” 林夫人怀孕后,一切顺利,分娩时,府卫人都忙碌着,等待夫人早生贵子。说来奇怪,这天,林愿正坐在书房看书,忽然一道红光闪过,“轰隆”一声如山崩。林家一个丫头匆忙地跑来对林愿说:“老爷,夫人生了个千金。” 乡亲们听到响声,纷纷走出门来,只见林家前后,红光闪闪发亮,且有一股浓郁的香味。经问,才知林夫人生了个千金。 林愿一直盼望再生一个男孩,没想到却牛了个小女,而且满月时还不哭不笑,他以为是个哑巴,决定将她丢弃野外。一天,他悄悄抱起小女,来到偏僻山间,正要丢下,忽然一个道士走过来,说道:“善哉善哉,救人—命,胜造七级浮屠啊!”林愿问道:“师父有何指点?”那道士说:“这小女有何罪过,要把她丢在野外呢?”林愿说:“这小女生下满月,不会哭笑,一定是个哑巴,故此……” “是不是哑巴,让贫道一看便知!” “好吧!她要能说话,我就带回家抚养,如不说话就交给你。” “好吧!”道士对着小女说了几句什么,这小女便咿呀咿呀地又说又笑。林愿甚觉惊奇,抱着小女转身便走。回头望,道士不见了。 林愿给小女取名林默。 林默刚一岁,见诸神像,“手欲作拜状”;五岁时,“能婆娑按节乐神”,长大后,她“通悟秘法,预知休咎,乡民以病告,辄癒”。她最大的本领,是对海事有超乎寻常的“灵感”。 有一次,林愿与四个儿子分乘五船去福州办事。家中呆着的林默在晚上忽然手脚乱动。母亲以为她中风了。赶忙使劲推醒她,问她是否做了恶梦。林默睁开眼睛道:“不好。爸爸他们的船遇上了风暴。”母亲吓得惊倒在地,林默埋怨母亲:“我双手各拉一条船,两脚又挂上了两只,嘴里还叼着一只,本来没事,可您一喊,我嘴一张,叼着的那条船给刮跑了。”说完,林默哭了起来:“我大哥性命难保了。”几天后,父兄们回来,哭诉海上遇上风暴事,大哥的船已沉没海中。并说风暴大作时,见一女子牵五条桅索而行,涉波涛若平地。全家这才明白,林默当时瞑目而睡,“乃出元神救弟兄也”。 林默长大后,既通晓天文气象,又熟习水性,还懂卦爻,常给人算卦,占卜吉凶。她矢志不嫁,多次于海上搭救遇难渔民商人,以行善救人为已任,被人们称为龙女、神女。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一个大风暴雨天,林默在海上抢救遇险渔船时,因风浪太大,不幸被台风卷走。(有的说她这天跑上湄峰,升化为仙了)时年二十八虚岁。林默的海上救难行善事迹,在莆田广泛流传,乡亲们为纪念她,首先设祠祭祀,称她为“通贤灵女”。 妈祖不但能保佑海上船只平安,还能帮助人们抓海盗,佑人禳灾得富,除病祛疾,佑雨佑晴,降神兵助战,以及保佑妇女生儿育女等等。在莆田,几乎所有天灾人祸,只要求得妈祖保佑,都可以化险这夷,化灾为福,乡里人人平安康泰。 妈祖原是地方民间神,怎么会成为远近闻名的海上女神呢?据宋李俊甫《莆阳记事》载:“北宋宣和(1123年)路允迪使高丽,中流震风,八舟溺七,独路所乘,神降于樯,安流以济”。…… 传说,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皇帝派给事中路允迪出使高丽(今朝鲜),路允迪率领八艘大船,从南方某港口北上,在湄洲岛附近海面,突遇大风暴,一下刮没了七艘。路允迪惊恐万分,忙闭目祈祷:“神女下凡,保我平安、神女下凡!”说来奇怪,路允迪忽觉船一下子平稳了。他睁开眼,果然有位穿红衣的神女站在船樯上。路允迪脱险后,船靠在小岛休息,此时,他发现岛上有座神女娘娘庙,而且所奉的神像与那位神女一模一样。一问群众,才知是妈祖。路允迪靠着妈祖的护佑,独船驶向高丽,出色地完成任务。后来,路允迪回京述职时,向皇帝奏请将湄洲岛的神女娘娘庙封为顺济庙。结果,得到宋徽宗皇帝的恩准,并亲赐林默祠一块题为:“顺济”的匾额。从那时起,历朝历代皇帝对林默加以册封,封号达二十六个之多。如:妙灵昭应,广济明著,灵惠助顺,宠仁普济,昭灵显佑,护国庇民,辅国护圣等等。林默的地位,则由最初的平民,逐步升级为夫人,妃、圣妃、直升至天后,并载入国家祀典。 据载,明永乐三年(1405)郑和下西洋时,在海上遭台风。全部船只差点覆没,是妈祖“施以神力拯救”。她以灵圣海神神威化身,激励郑和七次下西洋,顺利完成通西洋岛国的伟大壮举。因此,明成祖朱棣命令在湄洲、长乐、太仓、南京以及京都北京建天妃庙宇。朱棣还亲自写了《南京弘仁普济天妃宫碑》碑文,盛赞天妃功德。 到了清代,乾隆皇帝游江南时,来到了莆田。听人说湄洲岛上的妈祖有灵有信,决定前往看看。 一天下午,天气闷热,也没刮风。乾隆和太监微服来到文甲村渡口。等啊等,直等到太阳快落山了,还不见一只船影。两人走得脚酸口干,因此满肚子气话。太监说:“万岁贵为天下之主,何必为探访一尊地方菩萨,而受此劳苦呢?”乾隆生气地说:“既然来了,当然得上岛走一趟。如果妈祖以虚名惑众,寡人定要拆除神庙,砸毁金身!”才说完,只见海面漂来一只小船,船头坐着一位老渔翁,船尾立着一个小姑娘,生得很俊俏,像仙姑一样;头顶发式如一道顺风帆,帆边别着数枚贝壳;上身穿着白纱裙;脚着水火鞋,鞋头镶着一束浪花图。乾隆本来十分风流,看见这个渔女后,像喝了五斗酒一样,两颗眼珠直望着那女子。站在旁边的太监,看他那样子,就悄悄地拉了他的衣襟,示意他不要露出马脚。然后对艄公说:“老丈,请施个方便,渡我们上岛,以免误了时间,事后自当厚谢!”艄公听了,摸着胡须说:“我父女两人,专门在这里引渡过往客商,只是今日天气炎热,过渡人客不多,才晚出来。二位一定等久了。来,快请上船吧!” 乾隆二人上船后,渔翁摇橹,渔女把舵,向湄洲岛驶屯想不到,船刚到海中,忽然哗啦一声,一阵风过,乾隆乘坐的渡船,在海面浮沉颠簸。乾隆心想:今日一命休矣!刚想到这里,双脚一软,就倒在船舱里。那随行太监也吓得魂不附体,主仆两人倒在一起。渔翁与渔女呢?仍如平时一样,说说笑笑,驶着渡船前进。渔翁看二位客人惊吓成这样,便安慰道:“客官不必惊惶,这小船往来有妈祖保佑,逢凶化吉,请安心,保你万无一失。”乾隆听了,觉得自己是九五之尊,还不如这个小小女子。便壮着胆,站了起来,定神一看,果然船舱中供着一位女神,面貌装束,跟船上的渔女一般模样。这时,乾隆赶紧跪于船板上,双手合十祈祷说:“女神在上,请赐平安;若能如愿,自当厚报!” 说也奇怪,转眼之间,风平浪静。小船平安地渡过海面,停于湄洲码头。船上父女,应两位客官的请求,陪他们登上湄洲岛,来到妈祖庙进香。乾隆三跪九拜,叩谢妈祖。 乾隆回京后,御书“海不扬波”四字,叫人做了金匾,送往湄洲岛妈祖庙。 揭阳民间信仰妈祖成风成俗。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的“妈祖生”,林姓村寨隆重祭祀。特别是乔林乡,人们像过新年一样,十分热闹。全乡以三个场为中心,搭建二座戏台,争请有名的戏班演出,好戏连台。从二月二十二日午夜开始,位于村中的天后宫就灯烛辉煌,璀璨夺目。男女老幼,手执灯笼,进进出出。人头攒动,燃烛点香,请妈祖升殿受礼膜拜。二十三日晨,妈祖宫前面的广场上,摆满了密密麻麻的供桌。衣着华丽的妇女们,一大早就献上各种祭品,人们欢声笑语,极为虔诚地焚香点烛,跪地祭拜。接着,喜炮轰鸣,大戏以“八仙庆寿”开锣,又添一折“京城会”,连戏班的演员也走下台来拜妈祖了。连续几天,人们早晚都到妈祖宫上香。村里人常相邀亲戚朋友观戏,人来客往,欢声笑语,闹热犹如盛大节日。 三月二十三,榕城北门的天后宫,不但隆重祭祀妈祖,还于船上设坛,清广德善堂经师班,举行宝龟灵类放生仪式。当天,大船沿榕江北河徐徐东行,船上诵经声声,钟磬笃笃,弦乐悠扬,善男信女将做上印记的宝龟灵类放入江中。让它们也感受天后圣母盛德。 平日里,各地的妈祖宫庙、香火旺盛。初一、十五,人们常进庙烧香,若遇灾疾祸难,或外出远行、做生意,总要到妈祖庙敬拜,清赐符令,祈求保佑诸事顺利安全。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