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在潮州府揭阳县登岗圩官路旁,有一位姓谢的老汉开了一间甜丸铺,一年四季日夜不停地在贩志甜糯米丸。谢老汉有点文化基础,常爱舞文弄墨。为使其营业做得更好,他便撰写了一对看似在作广告宣传、推销生意,实又有一定深度寓意的对联贴于店门两侧,其联为:丸味溢三阳,日日为冬节;灯光通万里,夜夜是元宵。这联贴出后备受喝彩,人人对其称赞有加。从上联首句“丸味溢三阳”看,就足以证明他所贩卖的甜糯米丸的香甜气味溢至海阳(后改潮安)揭阳、潮阳三县的范围了;也就是说,他的产品远近闻名,名噪三县。上联末句“日日为冬节”说的是,人们只有到了每年的冬节才有办理甜糯米丸拜神拜祖宗后供自己享用,而他这里天天都有此佳品,就说明“日日是冬节”了。
    下联就更巧妙了。首句“灯光通万里”既与上联“丸味溢三阳”形成绝对,又有其独特的内涵,很耐人寻味(下面再详谈)末句“夜夜是元宵”也很形象,天下只是每年一度元宵佳节,而这里却夜夜都是元宵佳节,就因其夜夜有“通万里”的“灯光”!
    此对联不胫而走,闻名遐迩,尤其是“灯光通万里”句更为吸引人,一时间传为佳话。
    据传当时告老回原籍潮州的礼部尚书黄锦带来了一位迷恋潮州好山好水好风光的皇姑。这位皇姑原只想到潮州领略一下风景风情之后回京去,奈何不久京城陷落清兵手中,她有家归不得,便在潮州定居下来。黄尚书在潮州府城北门为她建造了一座名为“望京楼”的楼宇,让她住在这里时刻首北望京城。
    皇姑在潮州住久了,也学懂了一些潮州乡言。一日,她听到潮州府属揭阳县境内竟有“灯光通万里,夜夜是元宵”的佳境,便命差役用八抬大轿抬着她于午后出发,至晚间到达这胜地所在。她到达目的地后所见到的不外是一些商店点亮灯笼在做夜市生意,还有一些大户人家的门口也点着灯笼照明,更有一些路灯,毕竟是有“灯光”,但哪能照通万里路远的呢?于是她大失所望,扫兴地大叱:打道回城府去!
    其实,这也是皇姑误会了。“灯光通万里”有双层意思:其一:“灯光通万里”有双层意思:其一,“灯光”是“登岗”的潮州话谐音,“通万里”是通到万里桥,整句是说“从登岗圩可通到万里桥”;其二,登岗圩的灯光也依稀能够照通不远处的万里桥,而不是可照通万里远或有万里灯光。
    而万里桥则是海阳、揭阳之交的重要交通要道,是一座5墩6孔的石桥,长约13丈,宽不过1丈,因该桥是明朝年间附近揭阳县凤浦村一个名叫林万里的员外郎捐资所建,人们为了念其功绩,便把其名作为桥名,定名万里桥。
    据说皇姑不欢而归之后,更加闷闷不乐,特向黄锦提出她要削发为尼的要求。黄尚书便在潮州北门望京楼旁边为她建造一个尼庵,这就是后来的皇姑庵。

你是本文的第1307位读者
来 源: 文化周刊
作 者: 庄群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