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潮州市湘子桥东边,韩山之麓,有一座古朴雅致的祠庙,高高矗立于浓密的树荫覆盖之中。从地面到祠庙大门,要登五十一级石阶。门前右侧,一株几十米高的木棉树拔地而起。门额是“韩文公之祠”别具一格的浅蓝隶书大字,古色古香,十分引人注目。
  韩文公祠修建于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墙壁都用水磨青砖砌成,砖块之间不嵌沙灰,建筑艺术造诣高。站在大门前,使人有一种淡雅庄严之感。当年设计师很注意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实在值得啧啧称赞。祠内分前后两进,后进比前进高七尺,有石阶十三级可循。中间新塑韩文公—韩愈坐像,两旁是传说人物近侍张千、李万两人的站像。祠内原先有碑刻三十六面,分布在正堂上十一面,堂下一面,南北两廊八画,门楼内厅十六面;或树墙前,或嵌壁内。其中最古老的是宋代大文豪苏轼撰写的、明成化二十年重刻的《潮州昌黎伯韩文公庙碑》,最近代的是民国十五年(1926年)广东省教育厅长许崇清书写的《重修韩文公祠记》。正堂还有石刻对联三副。这些碑记和对联,诗文并茂,书体多彩多姿,篆隶楷草行兼备。如正堂两副楷书对联:“辟佛累千言,雪冷蓝关,从此儒风开岭峤;到官才八月,潮平鳄渚,于今香火遍瀛州”。“原道开理学渊源,吏部文章长昭日月;辟佛作中流砥柱,孤臣羁旅独占江山”。书写端庄韶秀,越看越见功力。正堂左侧有一面古越吴兴祚所作并书的诗碑:“过桥寻胜迹,徙倚夕阳隈。绿水迎潮去,青山抱郭来。文章随代起,烟瘴几时开?不有韩夫子,人心尚草莱。”字作行草体,大小匀称,大的约20公分见方,风格近董其昌而自成一体,基本用藏峰圆笔,挺劲峭拔,一气呵成。近看觉龙蛇飞舞,鳞甲闪光;远看觉行气奔放,挥让自如,映带生巧。可以说书法与“绿水迎潮去,青山抱郭来”的意境融合一致。这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书法妙品。更有趣的,正堂右廊一面以古文书写四个大字的石碑,为清代康熙年间所立,前几年,这四字在报刊上有人说是“德衍行彰”,有人说是“传道起文”。经查究,后者的说法已经肯定了。去年建了一个大碑亭,树于走道前面,作为大门,同时将前年二百多位名人题字中的数件,先行刻成匾额挂上,按进门依次计:先见“三启南云”,次有刘海粟的“百世师”、许涤新的“尊贤有祠”、朱穆之的“思韩”刘侯武的“吾潮导师”(旧存)、饶宗颐的“泰山北斗”、周培源的“百代文宗”、王力的“名以文传”和陈大羽的“今古同仰”。不久前还在正堂左廊嵌上《汝贴》和《曹娥碑卷》中的韩愈题记碑刻二,树立启功对《曹娥碑卷》韩愈题记的看法手书碑刻一;又在下左廊树立由商承祚篆额、吴南生撰写并手书的重修韩文公祠碑记一。这些碑刻,琳琅满目,真叫人有美不胜收之感。难怪每天参观韩祠珠旅客游人络绎不绝,好多人在碑刻面前往往流连而不甘离去。

你是本文的第2203位读者
来 源: 《潮州乡音》丛刊(二)
作 者: 邢凤梧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