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光塔 文光塔位于潮阳市区棉城镇中心。始建于宋绍兴元年(1131),是潮阳佛徒为泗州普照真际和尚建造的舍利塔。咸淳二年(1266),道人赵汝篪主持重建,置千佛于塔中,名“千佛塔”,后崩毁。明崇祯八年(1635),潮阳县令漆嘉祉主持复建。动工前夕,有地震前兆,地放毫光,时人认为是人文国瑞的象征,因而在宝塔建成后,将它更名为文光塔。又请大学士香山何吾驺撰《潮阳邑侯漆公鼎建文光塔记》记其事,碑刻尚存。宝塔在清代嘉庆二十年(1815)有过一次全面修缮。现存塔门石匾“文光塔”三个大字,左款为“嘉庆乙亥孟冬”,右款为“豫章唐文藻立”。唐文藻当时任潮阳知县,塔门联语“千秋文笔振金石,百丈光芒贯斗牛”也是他所撰书。1981年文光塔又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葺,现在基本保持着明代复建时的结构和状貌。 文光塔是楼阁式塔,高42米,平面为正八边形,七层。首层用石砌建,上面六层用砖。塔内重藻井装饰,每层藻井形态各不相同。从地面有螺旋形石阶梯直通塔顶。第二层起,各层都有外廊,外廊用石斗拱承托,周围是仿木石栏杆,四方有门通塔内外。游客可沿阶梯登塔,步出门外围廊,鸟瞰棉城风姿。 凤凰塔 俗称涸溪塔,位于潮州城外韩江东岸,明万历十三年(1585)知府郭子章倡建。清康熙三十年(1691)海阳知县金一凤重修。解放后曾多次小修。1962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凤凰塔高45.8米,基围46.6米,七层八面,石砖结构。塔基夯成1.5米高的平台,平台上再筑着1.6米高的须弥座。须弥座作正八边形,每边长6米,由5块石板组成,石板上分别刻有龙、凤、鹤、狮、马、羊、鱼等祥禽瑞兽和奇花异草等精美图案。塔身第一、二层用条石砌筑,丁头拱逐层伸出,挑出塔檐。第三层以上,用石丁头拱承托出石质塔檐,其余部分为青砖构筑。塔内各层用木楼隔板分隔。第二层至第五层,每层开门窗各4个,第六、七层,则只开3个门洞,未开门洞一面,有壁龛,供奉佛像于其中。各层门窗位置互相错开。第一层塔门有“凤凰塔”石匾及石刻对联:“玉柱擎天,凤起丹山标七级;金轮着地,龙蟠赤海镇三阳。”第二二层正面复嵌“万代瞻依”石匾。联与匾均为郭子章手笔。塔顶为双层须弥座,座上安置空心青铜宝瓶塔刹。塔身中空,塔内有螺旋蹬道可登各层及塔顶(参见图9)。 游客由磴道攀登,从塔门眺望塔外:浩浩韩江北来,经过塔前,迤逦南下。江上,双桥卧波,马龙车水。北望,笔架三峰耸翠,凤凰千嶂凝紫。西北凤城,阊阎万家烟霭;东南旷野,平畴千里画图。潮州八景有“凤凰峙雨”,则特别欣赏蒙蒙烟雨里古塔的雄姿。 文明塔 文明塔位于饶平古县城三饶镇东南约1公里的塔山之巅,是一座楼阁式空心砖塔。文明塔平面呈八角形,塔基周长21.5米。塔分7层,高18米。每层有仿木结构塔檐,用5层青砖叠砌出檐0.5米。 文明塔于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由县令王益聪倡建,未完工。到康熙四十七年(1708),才由县令郭于蕃续建竣工。文明塔下,郭于蕃竖立一面石碑。碑端横刻着“新事隐语”四个大字,下面是一首五言诗: 天高一望空,水至青如许。悬着本无心,贪多贝应去。 横目点离州,廓上开新宇。竿头竹已非,水草翻无羽。 同船话相告,土草合为侣。健儿欠失人,木侧堪乔举。 原来这是一则诗谜,射“大清县令四川郭于蕃造塔建桥”十三字。这位郭县令,大约也是位风流才子。 现在,文明塔保存尚完好,北倚望海岭,南牵天马山,配合山下的双流寺和七榕桥,成为一方形胜。 培风塔 培风塔位于普宁市洪阳镇塔脚乡,俗称乌犁塔。清乾隆七年(1742)由知县萧麟趾倡建。1958年,普宁县人民委员会曾对该塔进行修葺。 塔用三合土夯筑,七层八面,通高约36米。塔座高1.65米,上下有栏杆。栏杆望柱上刻石雁、石狮各一对,造型生动。塔身高31.7米,基层周长31.2米,室内每面边长1.5米。塔身逐层缩小,至第七层室内海面边长仅有0.71米。第一层开一门,向西,阔1.3米,高2.77米,拱顶。石门框上有阳刻门联: 七级高擎雄插汉 千峰环拱壮扶舆 第二层以上每层开门窗各4个,相邻各层门窗相互错出。塔檐以红砖叠砌出檐。第七层构造有别于下6层,内有藻井,外有塔廊。塔廊每个角有一根石柱,柱上用瓦片和三合土做成卷草花纹,造型古雅优美。塔刹由三轮仰莲承托一个千余斤重的生铁宝瓶,别具一格。 培风塔造型美观,稳重峻耸,挺拔雄伟。塔内有120级内转石阶可登上各层。走出第七层塔廊,俯眺四方,远近风物,尽收眼底。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