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河”串成亮丽的乡村风景线 王裕生 摄

秋千荡漾着乡村欢乐幸福的笑声 王裕生 摄

“翁仔灯”增添孩子们的乐趣 金利明 摄

澄海区隆都镇是一个千年古镇,至今仍然留存着请灯、游灯、荡秋千等不少年俗文化,处处荡漾着年味古韵,为研究潮汕民俗文化留下不可多得的“活化石”。

灯市“请灯”听故事

隆都店市是远近闻名的古老商埠,曾经是潮(安)澄(海)饶(平)的商品集散地。这里每年正月有一个独特的“灯市”,专卖泥塑作品——当地人称为“翁仔灯”或“土翁仔”。

“翁仔灯”谐音“翁仔丁”,被视为吉祥物,产自潮安县大吴村。腊月开始,从事买卖的“灯脚”们便结伴从隆都出发,徒步过溪搭渡前往大吴村选购“翁仔灯”,然后肩挑步行回家待售。除夕夜前夕便在店市公园环园一周搭好简易“灯棚”,支起阶梯式“灯架”,逐级摆放着色彩鲜艳、造型各异的泥塑艺术品,多是古装戏剧人物,以及六畜三鸟之类动物,如大猪、母鸡、公鸡等。上世纪70年代,店市公园改建后,灯市迁往游泳池墘,二三十个“丁棚”一字儿排开,煞是壮观。

正月初一开市,那些怀揣压岁钱的小孩便迫不及待挤进灯市买“翁仔灯”,尤其喜欢抱“鸡母”“大猪”回家做储钱罐,或买上几个“土唏壶”快乐地吹奏。真正有购买力者是那些年内新婚或添男丁的家庭,都喜欢请大尊“喜童”、请“大戏出”,回家供奉于祖先神位前,意在禀告列祖列宗家中添了“新丁”,或祈求祖宗保佑“添丁”,俗称“灯上棚”。等到元宵节祭祖后便“收灯”,然后向亲友“赠灯”。

一出“翁仔灯”就是一出戏,灯脚得向请灯者讲一讲每出“翁仔灯”的故事,这是硬功夫,也是招揽生意必备招数:“这是《八宝追夫》,讲的是八宝公主追狄青……”“这是《花木兰》,说的是古代有一个女子叫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绘声绘色的“讲古”,引来听众的围观,引发购买的冲动。

但是,随着玩具行业发展和消费观念更新,请灯者一年比一年少,生意越来越淡,众多灯脚相继放弃经营,近年来店市只剩下一两个灯棚,“翁仔灯”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环村“游灯”祈丰年

“正月点灯笼”,隆都镇有大小村庄四五十个,至今保存着这个传统习俗。

除夕夜开始,这里各村各社各家各户乃至祠堂庙宇都有挂灯笼祈福习俗。除夕夜,那些年内新婚或添丁的人家,还要手提此前专门选购的新灯笼,悬挂于祠堂或祖厅之上,俗称“吊灯”。

从正月初六起,一月之间,隆都几乎每天都有“社庆”活动,白天“游神赛会”,晚上环村“游灯”,以此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正月初六,鹊巷、前沟两村率先揭开“游神”“游灯”序幕,紧随其后是东山、后沟、前埔、福洋、前美、樟籍等村轮番举行。夜幕下,一镇数村,万灯出游、万众出行,男女老少提着点亮蜡烛的灯笼,浩浩荡荡穿过村道巷道,绕过田园野外,晃晃悠悠环村一游,形成一道绚丽的乡村风景线。

“吊灯”“游灯”的相沿习俗,催生了做灯笼写灯笼的专业村。因为潮州话“竹”与“德”同音,有好寓意好彩头,所以前美村竹编且手写的灯笼这门古老艺术,一直深受古镇民众的青睐。游灯活动,也吸引了官媒和自媒体的关注,特别是正月十三夜后埔村数百米长的“灯河”队伍和沿途越烧越旺的篝火,每年都引来一拔拔的“长枪短炮”,诞生了一批批吸睛的“大片”。

荡起秋千保平安

隆都闹新春花样百出,让人眼花缭乱。东沟村至今还保留着荡秋千的古老习俗。正月里,一架秋千随着男女老少的笑声荡漾起来,荡出新年的快乐,荡出新农村的幸福。

大年初一,东沟村旷埕一早便人头攒动,一群年轻人在老者的指点下,有的削竹编篾圈,有的抡锄挖地坑。这帮后生都是去年结婚或添丁的“丁头”。东沟创村至今700年,每年都组织荡秋千,“丁头”都会义务搭秋千棚,即使外出工作或迁居外地的,也都及时赶回村参加。秋千棚用7根圆木搭建而成,横梁上套上12个篾圈,拴住用青竹编成的秋千车,荡起来十分灵活。

将近中午时分,秋千棚搭成,乡里老大点燃爆竹庆贺,去年在村中率先“添丁”的“大丁头”一跃而上,荡开第一手秋千,揭开一年一度的荡秋千序幕。

现场可以看到,秋千有三种荡法:一种是单人荡,有的荡得很高,几乎快要绕梁一转;第二种是双人荡,两人面对面站在秋千上,一人使劲一人牵引,尽管重量加大了,也是荡得很高,有时能与横梁比高,荡幅达到180度;第三种是大人带小孩荡,一边荡一边念念“荡一荡,除百病,岁岁得平安”。待每人轮过一遍后,便开始玩花样了。他们忽而两人面对面站在横板上,飞行中由反方向者用力,一张一弛,配合得非常默契。不一会,秋千就荡到半空中,像满弦的弓箭在飞舞;忽而,一人坐在横板上,一人站在横板上,站立者用力量使秋千飞升……

东沟人带着“除百病、保平安”的美好愿望,数百年来与秋千结下不解之缘。村里人透露,到了元宵节晚上,秋千便是小媳妇、大姑娘的天下。她们荡秋千,不吵不闹,全都静悄悄的。在朦胧的夜色中,只见一个个婀娜的身影在空中翻飞,犹如一条游鱼来回穿梭,令人神往……

东沟村的正月,就这样飞在了秋千上,天天飞、夜夜飞,直到正月十六,“丁头”们才把秋千卸下来,一年一度的荡秋千就结束了。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