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寨门
寨内街巷
潮汕各地的古村寨颇多,但像龙湖寨这种古韵盎然的村寨还是不多见的。首先,它的山门及边墙由大石砌就,门上楼阁高耸,拱形门洞上大书“龙湖”两个金色大字,颇有山寨遗风。而山门前几株大榕树浓荫蔽日、枝繁叶茂,像大伞般迎风招展,似在迎候四方游人的到来。
龙湖寨东临韩江,且有护堤公路贯通南北,交通方便。走进寨门,是一条略有弧度的石板路,路两边宗祠老厝一字排开,据说有“三街六巷”遗址,其布局蕴含“龙的意象”。几年前曾来过龙湖古寨,当时寨内冷冷清清,少有人迹。这一次却大不相同,许多门店粉刷一新,张灯结彩,甚至还悬挂出古时候的“酒旗”幌子,让人想起杜牧诗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据了解,龙湖古寨创于南宋,迄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上曾经是一处繁忙的商贸码头。寨内宗族祠堂、名宦府第、富商豪宅有一百多处,有“潮居典范、祠第千家、书香万代”之美称。较著名的宅第有大夫第、进士第、探花府、绣衣第、龙湖书院等。其中有两处比较独特的宅第值得关注。
一是阿婆祠。该祠建于清朝年间,是潮汕地区罕见的女祠。据载,清代富商黄作雨的母亲是丫鬟出身,后被黄家纳为妾。潮汕人称妾为“阿婆”或“赤脚”,按封建规矩,妾没有地位,死后不能进公祠。黄作雨是个大孝子,发达后毅然斥巨资在宗族祠堂旁建起了这座更宽大、更气派的祠堂,感念母亲的养育之恩。阿婆祠坐落在龙湖古寨的直街中央,每一个经过的人,都会受到潮汕人孝道为先的感染。
二是先生祠。明朝年间,福建人王侗初辗转来到龙湖寨,被这里浓郁的文化氛围所吸引,又受到当地人的热情挽留,于是留下开设书斋教授当地学生。他一生教了很多学生,其中很多学有所成。王老师一心教书,没有娶妻生子。他去世后,学生感念师恩,自发筹集资金为老师建了祠堂。清朝年间,学生的后代对祠堂进行了修缮,并请当时的潮州知府周硕勋撰文立碑纪念。周知府认为这群学生有仁义,同时也对龙湖尊师重教的风气大加赞赏,欣然为“侗初师祠”题写了碑文。
龙湖寨浓郁的民风民俗吸引着各地游客和摄影爱好者。最热闹的民俗活动就在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正午12时,当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响起,锣鼓喧天,丝竹齐鸣,一对对挑着花篮的幼童在街巷中鱼贯而出;一对对身着鲜艳旗袍的“雅姿娘”扛着五彩标旗,婀娜多姿,行进在古寨中;金龙腾飞,群狮起舞,“梁山好汉”们敲着木棍,跳着粗犷的英歌舞步旋风般走来,“老爷”神像被推出,众人簇拥行进……那一刻,你会感到血脉贲张,兴奋莫名。这就是潮汕人俗称的“营老爷”。
龙湖寨一年一度的迎神赛会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举办,而潮汕各地村寨也都有这样的游神赛会,只是各自的“吉日”和形式内容略有不同。比如汕头一些村寨会隆重举办“赛大猪”活动,澄海溪南一些村子在夜间举行“游灯”,澄海盐鸿镇举办火爆的“拖神偶”等,这些春节民俗活动有悠久历史,其涵义一方面是“敬神祭祖”,另一方面是祈求来年乡寨及乡民平安幸福、五谷丰登。潮汕先人多来自中原,这里也保留了较多的中华古文化传统,这些独特的文化习俗深深吸引了各地的旅游者、学者及文艺家前来探索和采风。如今,龙湖寨门前还挂起了粤港澳等多地摄影协会创作基地的招牌。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