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门古径探幽 最新 图1张

    周日,风和日丽。一家人沐风而行,小车行驶在平坦的206国道上,不过半个多钟头,便入揭阳地都界。一块蓝底白字路标指向“风门古径”。这是一个富于想象的景名,风之门,古之径,一种天然古意先已占据了心中。大凡风景胜地多依山傍水,山水灵气相依托,相得益彰,风门古径也不例外。

    近山麓,遂见一石牌坊山门,背有八角凉亭翼然立于高处,其下清泉淙淙,形成一片小小的瀑布,注入亭下的圆形小池。池水清冽见底,有三两小孩卷了裤管,在里头张望着抓鱼虾。我们则穿过山门,踏上蹬道,层层递进,直探胜景幽处。

    山腰平台,有何野云庙,石鼓、古井、石廊、九龙柱,榕荫蔽日,茗香缕缕。

    前望茂林深处,有龙颈水库,一如天池,飞鸟鉴影。行至此处,众人已是热汗涔涔。我们在古庙前石井边流连,久违的石井,令人心生亲切感。遂上前探看,只见幽深的石井,水盈盈如镜,几株藻类植物从坚硬潮湿的缝隙里探出头来,翠绿了一井的风光。小孩不曾打过井水,央着大人让出球桶,“呯”的一声扔下去,吊上来的水总未及桶的三分之一。女儿跟着打了几次,都没打及一半,有点气馁。我跟女儿说,打井水也是要讲究技巧的,不是人人都能打满桶,如何用索去引领桶,使桶整个汆入水中,使之翻转过来时,满载而上。她胡乱应着,心已跑到别的兴趣去了。

    古庙左侧有一老榕,茂密如盖,相传为民间常传的“蚤母仙”所植,蚤母仙的故事在潮汕民间流传甚广,俯拾便能道出曾从老辈人口中传将下来的一两则故事。据说“蚤母仙”为元末山中道人,原名何野云,年青时习天文、地理、土木建筑,后来受挫云游四海,浪迹江湖,除恶安良,就像人们所熟知的济公一样,做了不少好事,造福民间。因其身上所穿衣服破烂邋遢,常有蚤母跳动,外人便称其为蚤母仙,真名反而忘了。

    我们几人团坐于古庙旁边果林下石凳上,摆茶具、煮泉水、品凤凰山茶,神聊海侃。古庙中善男信女进进出出,虔诚地焚香细祷心内事,缕缕檀香缭绕回旋,扑鼻而来。混合着头上密匝匝的龙眼花香,分不清风从哪边来,又到哪边去?

    小憩一番后,我们又动身往新辟的山径直上山巅野云岩。野云岩藏身茂林深处,远眺如鸟巢搭在绿波林间,行走山径,鸟啼声脆,忽隐忽现的山光水色,偶尔在视野中露出冰山一角,让人放飞想象。脚下的路似乎变得更加有情趣起来。

    山上石洞、石室为至高点。然而到达至高点,反而没有在途中的美妙感觉。人在途中,有想象、有期待、有盼头,登山也如人生呀!站在山头,任拂面轻风吹呀吹,或撩起披肩的长发,或吹皱轻柔的夏衣,凉爽至极,教人浮想翩翩,若有所悟。

你是本文的第1014位读者
来 源: 《汕头都市报》2010-09-14
作 者: 谢娇兰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