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 最新 图1张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清明节/刘晓峰著.-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9
    (中国民俗文化丛书/刘魁立主编)
    ISBN 7-5087-1432-6
    Ⅰ.清…Ⅱ.刘…Ⅲ.节日—风俗习惯—中国Ⅳ.K892.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6)第108488号

    “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农历冬至后第108天,是当代中国人民间节日生活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清明节。从时间上说,大致是农历三月的前半月。按照我们今天使用的公历,清明节在每年4月5日前后,正是梨花落后的季节。
    清明节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历史最悠久的传统节日之一。在今天海内外中国人的节日生活中,清明节无疑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主要是因为,清明节的一个重要节俗是扫墓祭祖,追怀祖先。而这一节俗和中国民族重视孝道、慎终追远的民族性格直接相连。
    在历史上,每年春天的清明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祭祖日。人们在清明节纷纷走到郊外,拜扫祖先坟茔。他们为坟墓添上新土,插上嫩绿的新枝:他们摆放祭品,焚香烧纸,叩拜祖先,寄托对已故亲人的哀思。直到今天,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清明同样是老百姓上墓、烧纸钱的重要日子。一到清明节,你可以在大大小小的山上,在一个个十字路口看到黑黑的烧纸后留下的痕迹。这一天不仅居住农村的农民们要扫墓上坟,而且城里的居民们也纷纷赶到郊外墓地祭拜先人。在通往郊外墓地的道路上,经常会发生交通堵塞。尤其在人口过度集中的大城市,如上海、北京,每年到了清明这一天,因为或扫墓或踏青到郊外的人太多,报纸几乎年年都看得到出现交通问题的报道。
    因此说,从古至今,清明节都是中国与传统祭祀联系最深的节日。
    清明节深刻地体现了中国人以近乎宗教情感的虔诚,来崇拜自己祖先的文化品格。孟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在中国人的生死观念中,逝去的先人并没有永远离开我们,而是在冥冥之中和我们同在。祖先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享有神圣而崇高的地位。清明节祭祖,其中蕴涵着我们民族感恩、不忘本的道德意识。这一道德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感通常是联系在一起的。做事情要对得起良心,对得起天地祖宗,这是中国百姓的道德底线,是民族责任感的源泉之一。正因为清明节的节俗内部有这样深层的蕴涵,所以它才拥有强大的生命力,才在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其他节日很难取代的社会功能,并因此在民众现实生活中拥有这样大的影响力。
    清明从节气上在春分之后,天气回暖,是阳光明媚、春风和畅、莺飞草长的季节。桃红柳绿,万物欣欣,是人们远足踏青,亲近大自然的好日子。很早以前,中国人已经养成了在清明节郊游嬉戏的习惯。到了这一天,人们常常阖家携带酒食,到郊外游园地渡过。这在唐诗宋词中都很容易找到大量的证据。经过漫长的时间演化,自古以来清明还逐渐形成了荡秋千、拔河、扑蝶、采百草、放风筝、蹴鞠、打马球、插柳、植树等习俗。在不同地区,清明还有各自不同的节食。
     清明节节日出现的非常早,成为全国性节日的历史也非常长。因此,这一在传统的中国社会生活中普遍流行于中国各地的重大节日,尽管总体上都是围绕着扫墓祭祖和郊游踏青这两个方向,但因为地域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的差别,也产生了很多不同的民俗习惯,积累了大量重要的民俗活动记录,其内容丰富,有很多需要认真的传承和总结。总体上看,清明祭祖和郊游构成了清明节节俗的两个根本的侧面。在色彩上,它们是相互矛盾的。一方面是陈设祭坛、奠酒洒扫、供奉酒食、焚纸冥祭的沉重;一方面是产外郊游,所谓“鞍马和花总是尘,歌声处处有佳人”,四野春光明媚,到处是来到郊外的人们在纵情饮酒,欢歌游戏。这种看似难以兼容的节俗内容,干百年来却一直共同存在着。这是非常值得分析的一种文化现象。
    在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史上,由于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社会思想与文化观念的剧烈变化,以及国家节日体系的革命化倾向,清明节在国家制度层面失去了相应的地位,长期以来一直仅仅是只存在于民众社会文化层面。在一些特定的历史时期,清明节甚至被当成是旧时代的“四旧”坏风俗、封建迷信的垃圾来批判,上坟祭祖等活动也曾一度被禁止。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局面才慢慢恢复到正常状态。值得提及的是,清明节一直得到专家学者们的重视。最近几年,社会各个方面都希望政府重视传统节日,为传统节日设定相应法定假日的呼吁中,几乎都把清明节列入了最重要的民间节日之中。这些年政府重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积极作用。今天,以祭祀祖先和革命先烈,以及祭祀中华民族之象征的轩辕庙、黄帝陵活动为节日内容的清明节,蕴涵着慎终追远的文化精神,对于建立和谐社会发挥着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我们坚信,把清明节定为国家法定假日的日子一定会到来。
    我们要在这里详陈细述清明节的文化史——这个节日有相当长的演进历史,仅仅是清明扫墓的风俗习惯,也已经延续了千年以上。如果从历史典籍中出现“清明”这一观念算起,清明节的历史则可上推至2500年以前。本书的任务,就是要对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同时在现实社会中有着巨大影响力的民俗节日,进行一次文化史的考察。实际上,围绕清明,存在着许多许多需要讨论的问题。比如,一年 365天,古人为什么选择清明时节做上坟的日子?清明节是什么时代形成的?清明节是怎样形成的?在这里,我们将要梳理历史上关于清明节的各种习俗和故事。阅读这些,您会对您认为自己已经知道很多的清明节有一个新的认识。在这里,我们还会带着您去刨根问底,掰开揉碎地细细审视一个个有关清明节的文化事象。如果您阅读了这本书后,会对清明节增添一点新的知识和认识,那都会是我作为作者的幸福。
    那么,现在让我们翻开新的一页,开始我们考察清明节发展历史的旅程吧。

你是本文的第1754位读者
来 源:
作 者: 刘晓峰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