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州古城,每当夜灯初上,开元寺的大雄宝殿,有百余位僧人,在典雅、悠扬的庙堂音乐伴奏下,吟诵着佛经。此时,木鱼声磬,琅琅梵音,使日处尘世凡嚣中的人们,闻之心境平和。这便是现存的潮州内八景之一“古刹梵唱”。僧侣每天清晨夜晚必定焚香诵经(谓之“早晚课诵”),早课常在清晨,而凡人正在酣睡,晚课更具韵味,故此开元寺的“古刹梵唱”还有“古刹晚唱”之称。 天下名寺多是依山傍水,潮州开元寺却居于闹市。这座始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的寺庙,至今已有1260多年的历史,坚守着闹市中的一片净土,这印证了丛林偈语:“胸中若得山林气,何妨门前车马喧。”古时这里有荔峰佛堂(即今寺内的地藏阁),座西向东,门临广济渡口(存有大街的石碑),后靠种满荔枝的小丘山。唐开元年间,玄宗向佛,下诏天下各州郡各建一大寺,用其年号“开元”为名以便百官朝拜,作为“祝圣道场”。当时潮州地处边陲,财力有限,权宜之计只好以荔峰佛堂为基础,掘井为界,上奏朝廷。据史载,开元寺位置面积前为开元路(名开元街),后为西马路(古名开元后巷),左为太平路,右为义安路(俗名仙街头)。原四至之内皆为寺地,占地100亩。其四界有四井为记,即开元古井、仙街头井、弥勒佛井、广源街井。1962年前,广源街内民房墙基尚嵌有“开元寺界”碑两处为佐证。 潮州开元寺是一个座北朝南、宫殿式、轴线规则、左右对称的四合院建筑群,现时在以四进宫殿至开元路对面照壁的中轴线延伸到今兴建的开元广场,占地面积约1.7万多平方米。广场的花圃衬托古朴的原照壁上镌“梵天香界”,成为开元寺古建筑风格与开元广场新建筑物的融会点,增添了宗教旅游气氛的感染力。 开元寺整个格局分中轴部份和东西两侧。中轴线的一进是“山门殿”,殿内左右各供金刚力士一尊,为佛门守卫之神。他们手握降魔金刚圈,一个叫执金刚,一个叫密迹金刚,故此这个殿也称为“金刚殿”。寺门直额“开元寺”(为赵朴初书),两旁门额“超凡”、“人圣”(石刻),殿内中横额“祝圣道场”。天井东西各有唐代的石经幢一座。 二进是天王殿,殿高9.85米,进深四开间(15.77米),面阔十一开间(50.5米)。什么叫“间”呢? “间”是中国古建筑空间组成的基本单位,四根柱子围成的空间就叫“间”,一般以单数为吉祥数字,开间越多,等级就越高,称帝王为“九五之尊”,其由来就是皇宫面阔九开间,进深五开间的意思。潮州俗语“开元皇宫起(建)”指的是天王殿同北京故宫的太和殿一样面阔。 天王殿具有古代的建筑特色,32根下端为八瓣圆肚形的石柱,上端为圆木柱相衔接的檐柱,直接顶着檐檩;东西两旁山墙无立柱,采用砖砌的荷重墙承托屋顶两端的全部重量,建筑格式为单檐歇山顶。从柱的根数来计算只有九开间阔,而实际面阔十一开间。1994年8月1日上海《文汇报》发表了《东瀛“大佛殿”寻源到潮州》的报道:由中国南宋时期匠人陈和卿任“总大工”,参照宋代建筑物创建的日本古都奈良市东大寺内的“大佛殿”,它参照的到底是中国宋代何种建筑式样?中国现在是否还有与“大佛殿”相似的建筑?同济大学建筑历史和理论文化研究室主任路秉杰教授经过十多年研究考察,发现现存广东潮州开元寺内的天王殿在建筑式样等方面与它相近。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后,立即在中日两国建筑学界引起强烈反响。 天王殿有三门,又称仪门。正门额“度一切苦厄”(刘海粟重书),门联曰: “百万人家福地,三千世界丛林”(陈大羽重书),体现了佛门的宗旨和信念。殿内直额“开元镇国禅寺”。潮州开元寺自古有几个称谓:唐代称“开元寺”;宋代加额“祝圣道场”;元代称“开元万寿禅寺”;明代称“开元镇国祥寺”或“镇国开元禅寺”,加额“万寿宫”;清代迄今,“开元寺”与“开元镇国禅寺”两名随用。正中是弥勒佛座,龛额“皆大欢喜”。天王殿两边是四大天王,手拿琵琶的是寿方持国天王,名叫多罗咤;手执宝剑的是南方增长天王,名叫毗琉璃;手臂绕缠小龙(蛇)的是西方广目天王,名叫毗留博叉;手托宝塔的是北方多闻天王,名叫毗沙门。开元寺托宝塔天王有这样的传说,仙佛造桥(广济桥)时,韩湘子又请了四大天王各带一路天兵相助,北方天王到潮时往开元寺朝拜佛祖,被广济和尚请求暂代看门,误了时辰定格在此。 绕到弥勒佛像的背后,有一位扛着降魔杵、金身的唐代将军戎装像,他是佛门的护法神韦驮,职责由龛额“降魔护法”和龛联“现将军身,具慈悲念,摧邪辅正兮,威而不猛;为如来使,发菩萨心,护法安僧兮,劳而不功”示明。他是四大天王属下三十二将中的为首天将,佛曾下法旨要他保护出家人,扶持佛法。 对于云游僧来说,只要见到韦驮像是双手合掌捧宝杵,或像开元寺横扛着宝杵,就知道这是十方丛林,可以在该寺讨单(登记)、投单(暂住)、挂单(常住)。若韦驮是握宝杵着地的,则是子孙继承的寺院,非接待寺院,不可以投单、挂单。 天王殿之后便是中庭。两旁是两棵盘根错结的菩提树,高达15米,碧绿茂密,盘圆如盖。相传释迦牟尼原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他出游京城,在东门看见老人,南门看见病人,西门看见死人,因而领悟人生苦、空、无常的道理。在北门时净居天人化作比丘为太子说明出家修道的意义及其功德利益。王子经过六年修行,虽有所悟,但自觉收获不大,便又走出山外,参悟人生。在十二月初八来到毕钵罗树下,跏跌端坐,并誓言说“不得正觉,不起此座”。经过了七天七夜,终于豁然悟道,通彻成佛。因为这个缘故,众佛教徒就把毕钵罗树改名为菩提树,意思是“智慧树”。以前有个南澳籍的小伙子,临解放时,因避胡琏抓壮丁在南澳岛雄关寺剃度出家。1950年11月随恩师到潮州开元寺参学,一路奔波,来到今日菩提树这里问,开元到了吗?恩师半埋怨半感慨地说:“到了开元问开元。”这也难怪。开元寺解放前曾被国民党作为警察署,为了操练方便,把四方的石塔拆除了。解放后,曾作为菜肉市场,当时该寺方丈释纯信赴京参加会议,向中央人民政府提议撤走市场。市场于1951年底撤走。释纯信方丈又从福建厦门南普陀移植这两棵树。 开元寺古建筑的特色还有嵌瓷工艺,一进金刚殿屋顶上的造型是“火宝”,二进天王殿上造型是“双龙朝火宝”,这表达的是一种“阳”;而三进大雄宝殿上“双凤朝牡丹”,四进藏经楼顶上用的“花鸟肚”,表达的是一种“阴”;两阳两阴,是古建筑中“外阳内阴”和“阴阳平衡”的阴阳五行说体现。 三进是大雄宝殿。欲进大殿先登月台,殿前石栏和月台围栏,是由78块大石刻板组成,分别刻上“释迦出家”、“骑马入山”、“舍发为法”等佛教故事;还有“鱼跃化龙”、“狮子戏球”、“天为鹤乡”等祥禽瑞兽;以及“并蒂莲花”、“富贵花红”、“灵芝瑞草”等珍花奇草。近月台有两座石经幢,为唐代文物。高4.15米,由十八层石雕构件砌成。东为“尊胜经幢”,西为“准提经幢”。殿前正面两侧16块石栏题字“佛日增辉、法轮常转”、“皇风永扇、帝道遐昌”。字的长、宽各为0.5米,而且每个字的两旁图案都有含蓄的暗喻,如“佛”的两旁是护法神;“日”为圆形加浮云;“法”的两旁分别是孙行者和沙和尚,意为去西天取法(经文);“轮”的两旁刻上两位力士,一人手势向上,一人下按,动作协调,使轮顺时而转。 大雄宝殿是全寺的主体建筑,屋顶系重檐歇山顶,雕阑云绕于殿周,绣拱霞蒸于空际,巍峨瑰伟,秀丽绚烂。 殿门额“宝洲金界”叙述了一个历史掌故:清乾隆三十年 (1765),开元寺住持释静会大师不顾八十高龄,长途跋涉,上京求赐经书。乾隆皇帝被其虔诚所感动,特赐雍正版的《大藏经》一部给开元寺,和硕庄亲王也题“宝洲金界”四字匾额,赐与开元寺。静会和尚因而被称为“神通和尚”,开元也以《大藏经》作镇寺之宝。 大殿供奉着三尊高5米的佛坐像。中间的一尊是娑婆世界的教主释迦牟尼,左边的一尊是东方琉璃世界的教主药师琉璃光如来;右边的一尊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如来。 大殿同时是潮州的工艺品博览馆,这里的金漆木雕龛案,潮绣精品的宝幡,枫溪瓷艺师塑的佛像,无不展示出潮人的心灵手巧。大殿也是国际友好交往的展橱。这里有三韩弟子供奉的红铜宝鼎,有日本送的铜灯,有缅甸的汉白玉佛,有泰国的金佛,都是中外友好交住的使者,宗教文化交流的见证。在大殿的左右有一鼓一钟,钟是宋代青铜铸成,重3000斤,是寺里的重点文物。 四进藏经楼,内有八大漆橱,刻“钦赐”、“宝藏”字样,里面就是乾隆皇帝钦赐雍正版《大藏经》,共7240卷,用汉、满、蒙、藏四种文字编印。1988年,中央电视台《神州风采》栏目摄制组专程到潮州开元寺摄到至今完好保存的《大藏经》,并询问如此齐全的大藏经为何能躲过“文革”的浩劫?当时,这里被办成阶级斗争展览馆,有心人为了保护这些经书,把这八个大橱翻转过来,贴纸后用作展板,从而巧妙地保护了这些重要文物。 藏经楼纵进就是原来的后菜园。现在中轴线上建起三层玉佛楼。顶楼汉白玉佛安然卧着,高枕吉祥,睡享太平;二楼悬挂“方丈”二字,还有“智海亦深”横匾;楼下大厅有巨幅金漆木雕屏风。 西房供奉达摩祖师和二十四诸天。东房是文物室,内有元代泰定二年(1325年),据传用陨石雕刻的香炉台,有“天上的材料,人间的工艺;天赐的香炉,潮人的福份”的美谈;有明代金漆木雕千佛塔,高2.8米,佛像形态逼真,塔顶竖七级小塔,精致小巧,被列为广东四座千佛塔之一;还有一部抗战时期本寺方丈释智诚大师自刺舌血写就的《华严经》,共81卷79万字。血经曾在土改期间被清除到废品收购站,幸被有心人购回珍藏。室里文物还有一幅关帝像,是清代潮州名画家陈琼力作,“文革”期间被作为“四旧”勒令烧毁,后来被人偷回家珍藏,现在展品画卷上还有当时用粉笔写“已查,X,烧掉”字样。 东路有客堂,为接待僧、俗宾客之堂。有地藏阁,阁内四根大石柱高6.3米,重万余斤,相传是利用浮力原理的“石载船”运输来寺。走廊悬挂元代至正六年(1346年)铸造的大铜云板以及长木鱼,是佛门做功课的作息器具。有香积橱(现为斋堂)。有祖堂,供奉历代住持和尚的牌位。有正在兴建的大悲殿,占地3800多平方米,殿内将供奉千手千眼观音像(7.8米高)、慈航普渡的善财龙女和“大悲咒”84句经文应身像84尊,由旅泰华侨蔡卓明伉俪捐奉。 西路有方丈厅,还有观音阁,内龛匾“无意识界”。西侧有岭东佛学院和佛教阅书馆。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