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见山嵯峨 胜景也云多——人文景观说礐石 最新 图1张

    1860年1月,清政府宣布汕头对外开放,紧接着,英国率先在礐石设驻汕头领事府,嗣后,又有美国诸国家在此设立驻汕外事机构。礐石这片荒凉的土地被激活了。据《汕头市志》第一卷第241面载:“民国10年(1921)汕头市政厅与澄海分治时,市政厅呈准广东省公署,派潮桥盐运副使等组设测量汕头市土地委员会,以市郊鮀江、鳄浦、上蓬、下蓬四区和礐石四周划勘为汕头市农工业区,并拟定……那时汕头市区实际范围仅有汕头埠、崎碌、礐石。”礐石,汕头市最早的组成部分。汕头埠旧事,应该有礐石的故事。
    是角石,还是礐石?
    小时候写礐石游记的作文,有同学将“礐”写作“角”。老师批其错,并作为典型在课堂上点评:“有位同学,竟然把‘礐’写作‘角’,礐,读 que,角,读jiao。这是不该有的错误。”同学不服气,反驳:“我父亲说过去是写作‘角’的。”老师说:“礐和角潮语同音,过去的人大多不懂普通话,所以会写出潮语同音的错别字。”我们都认为老师说的对。上世纪90年代的一天,我在一个偶然的场合看到几张摄于民国时期的礐石老照片,照片上的题字都写作“角石”,这触发了我的一个疑问:礐石,先人发现它,开发它的时候,就给它起了这个名字吗?
    按照礐石所处的地理位置,在有汕头之前当属潮阳无疑,于是,我找拥有所有版本《潮阳县志》的原达濠区文化馆馆长李照维先生帮忙。我俩翻遍了《潮阳县志》,竟然找不到“礐石”和“角石”之名称,只有苏梅湾(礐石境内的村落,后称“苏安”或“苏埃”)。我们又在清光绪版《潮阳县志》的潮阳行政区域地图上的东北角海域上查到一个叫“角屿”的小岛,其地理位置正是礐石之所处。
  礐石原为全岛,后来在西南面建桥而成半岛,这是众所周知的地理现象。但这个全岛叫什么?似无定论。我与李照维先生认为角屿就是礐石的前身,因其属潮阳管辖而处于潮阳之最边角而名。以后才改为角石,最后改礐石。礐石,取自西晋木华的《海赋》:“彯沙礐石。”大意是:飞沙击在大石上,发出了声音。礐,风或水击石成声;另一义是“山多大石”。角石改为礐石,显然丰富了地名的文化内涵。至于何时改的名字,待考。
    听父亲说礐石有99块石
    我13岁那年清明节,随父亲到礐石山上给祖父扫墓。父亲说,礐石是个好地方,古时候有个皇帝游玩到这里,爱上这个地方,提出要在这里建皇宫,责令臣属勘查。最后臣属回复说,建皇宫的地方,必须要有100块石,而这里只有99块。皇帝只好遗憾地作罢。
    我那时已读了很多课外书,知道父亲说的选址建皇宫是子虚乌有的民间传说,潮汕民众以此杜撰的故事来说明礐石的美丽;也知道父亲说的“石”指象形的山石,诸如海狗石、宫鞋石、石球石、鸡翁石、美人石、鸡笼石、试剑石、仙人拳石、马铃石、鲤鱼石、醒狮石……并且几乎每一块石有一个故事。父亲的话中有我不知道的是,礐石的石竟然有99块!我忽然萌发了搜集99块石的名称及其民间故事的念头并付诸实践。
    “文革”前三几年,我常到礐石蜈田村走亲戚,也到礐石的一些单位打学生假期短工,利用这些机会,我搜集到四五十个石名和十多个石名的民间故事。我的语文老师莫凡雄告诉我:“那些还没有故事的象形石头,你可以给它编个故事,流传久了,就成了民间故事。”我听了莫老师的话,先编了三个,正想寄给北京《中学生》杂志社,大破“四旧”的“文化革命”来了,我所有的笔记本和草稿付之一炬。
    上世纪90年代初,礐石园林管理部门不止一次举行征文征诗活动,旨在为礐石增添旅游文化资源。这是好事。我向他们上书建议再举办“礐石的石故事”征稿活动,我认为,礐石的旅游文化资源就是石的故事,因而,1.搜集礐石的石名及其民间故事;2.为有名而无故事的石头创作故事;3.发掘新的雅石并为其命名、创作故事。
    可能是人微言轻吧,我的建议“泥牛入海无消息”。我想,智者必有一失,愚者必有一得。假使愚人镇凯当年的建议能被重视采纳,有一本《礐石的石故事》问世,难道对礐石游的软文化无裨益吗?或曰,亡羊补牢未为晚呀!
  礐石的石美,故事也很美。兹凭记忆录下近半个世纪前的一则习作敬请读者教正——
    阿狗舍身救金鸡
    在礐石海旁路原英国领事馆右边,有一块高近30米,周长数十米的石头,英国人说它像极英国女皇的皇冠而称之为皇冠石,而数百年来当地人一直称它为鸡笼石。鸡笼石的南面有蛇形山石,人们称作金环蛇石。鸡笼石北面海滩上,有一块状如雄狗的石头,人们称作海狗石。鸡笼石、金环蛇石、海狗石是同一个故事里的角色。
    传说:古时候,在礐石岛上,有一个小村庄,村里有个地主叫石北梅,因其刻薄吝啬,人们叫他石剥皮。石剥皮家里有个长工,叫阿狗。阿狗的父亲是石剥皮的佃户,因为阿狗的父母死了无钱下葬,阿狗只好向石北梅借款葬双亲,自己入石家做工抵债,终年披星戴月,栉风沐雨地干,却总也还不清那笔阎王债。
    有一天薄暮,阿狗收工准备回长工屋,忽然发现路边荆棘丛中有一只受伤的小鸡,于是小心翼翼将它救起,拔了几样青草嚼烂敷在它伤口上。正在思想如何把它送到它母亲,忽然听到有母鸡寻子的声音,循声而寻,来到金鸡笼石的前面,骤见天天见到的石头变成真真实实的鸡笼,一只母鸡带着一群小鸡正在寻寻觅觅迷失的这只小鸡。阿狗把受伤的小鸡送还母鸡,心中觉得骇异:他小时候就听老人说,鸡笼石是一个神奇的鸡笼,里面住着一只带着一群小鸡的母鸡。白天,母鸡带着小鸡到岛上各处播种幸福的种子,夜暮降临才回归。这是天上降下的神物,所以凡人只能见到象形的石头而不能见到真实的鸡笼和神鸡。这时,母鸡忽然说起人话:“年青人,谢谢您救了我的儿子!我送一根鸡毛给您,它会满足您三个心愿。”母鸡说完,抖了一下,掉了一根毛。眨眼间,鸡笼没了,母鸡和小鸡也没了,眼前又耸立着那块鸡笼石。
    阿狗拾起鸡毛回到长工屋。回来晚了,没人给留饭,饿得慌。忽然想起母鸡给的许诺,就掏出那根鸡毛丢进碗里,试探着说:“鸡毛,给我一碗饭吧!”忽然间,一碗香喷喷的白米饭就在眼前。
    阿狗凭着鸡毛的法力,实现了第二个心愿,变出了钱银,不仅偿还石剥皮的债务,不再为石剥皮打工,还自己买田置地,过上富足的日子,还经常接济贫穷的乡亲。石剥皮眼红,更感到奇怪,天天缠着阿狗说出致富的秘密。阿狗知道仙机不可泄露,不肯说,石剥皮就告到官府去,说阿狗暴富,显然是盗贼。阿狗被抓到官府,受尽严刑拷打不松口。县官听石剥皮说阿狗与乡亲们关系好,于是生了一计,准备派官兵去村里抄杀。阿狗慌了,唯恐祸及无辜村民,只好实情相告,表示愿意献出鸡毛。县官带着官兵,押着阿狗回家取那根神奇的鸡毛。石剥皮年老腿短,跟在队伍后面屁颠屁颠地跑着,一边想,那根神奇的鸡毛只剩一个心愿,肯定还被县官取走,自己应该设法抓住神奇的母鸡,拔尽它的毛,变出无穷无尽的金银财宝。
    阿狗取出鸡毛,双手捧给县官,心中却默默念道:“神奇的鸡毛,我的第三个心愿,就是要让害人的人立即死去!”刚刚想完,石剥皮和县官突然倒地而毙。更令人骇异的是,石剥皮瞬间化作一道黑烟冲天而起,忽而降落下来,在鸡笼石南面化作一条贪婪的金环蛇,向着鸡笼石直射凶光。阿狗叫声不好,知道石剥皮化作蛇妖要吃掉神鸡。他不及多想,纵身跳下海去,化作一条海狗,紧盯着金环蛇,忠诚地保护着鸡笼的安全。
  石千姿百态的石以及它们的故事,何时开发?
    杀虎救童的神牛
    几年前,我在礐石狮泉茶室活动景区的神牛涧前摄影。导游员带着一群游客走来。我想,导游员要给游客们讲神牛的故事了,我退居一侧,洗耳恭听。谁知,导游对神牛涧不屑一顾,带着游客们渐行渐远。我喟然长叹:多可惜呀!浪费了这么好的旅游资源。
    神牛涧有个真实的故事。清朝末年,礐石山还有老虎出没。有一天,苏安村一个牧童上山放牛。突然,跳出一只老虎,直扑牧童!牧童立即吓昏过去。当他苏醒过来时,发现已躺在家中床上。牧童渐渐定神,知道是牛救了他,问父亲:“牛呢?”父亲告诉他,牛被众人宰杀了。刚才村民见牛驮着牧童回村,料是牲畜欺负人,留之是祸害,早杀早吉。牧童听罢,嚎啕大哭。牧童对众人说,一定是牛杀了虎,然后把吓昏的他驮回来的。村民们都不信,以为是牧童在说混话。牧童无办法解释,只好要求大家跟他到现场看看。村民们到了现场一看,一个个都惊呆了。现场上树折草烂,生死搏斗的场景犹在,老虎已死,虎身上多处被牛角挑出的洞血水还在冒。村民们知道铸下大错,误杀义牛,后悔莫及,跪在死牛跟前垂泪。
    村里厚葬了义牛,并在它搏杀老虎的地方雕了一尊石牛,挖了一口小池,称之神牛涧,让义牛的英灵有安息之处。以前,礐石的三乡六里村民,时年八节来拜义牛者不是少数。

你是本文的第885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日报”2014、12、21
作 者: 鄞镇凯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