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神赋形 生动优美 文化习俗 图1张

    嵌瓷,作为潮汕地区民间传统工艺之一,已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表现内容丰富多彩,应有尽有。其中的人物题材作品一般都装饰于寺庙、祠堂、传统民居的垂带、门肚、壁肚等,采用立体和浮嵌技法制作,人们都是远距离仰视这些色彩斑斓的表现物象,为其技艺而赞叹。这些年来,作为艺术品参加展览的也大多是浮嵌挂屏,立体摆件很少见,因为它是以灰塑为基础的,单独一身的造型呆板,两身的倘若讲究形态呼应,且动势较大难支撑。尤其是当近距离观看,大块瓷片嵌贴,并靠墨线勾勒就显得十分粗糙,所以很难体现出工精艺巧。工艺美术师许少雄在嵌瓷人物摆件的创作中,着实下了不少功夫,每屏作品都给人一种美的艺术感受。2012年5月,他创作的嵌瓷人物摆件《辞郎洲》,就被中共汕头市委、市人民政府征集,并展藏于省委珠岛会堂“汕头厅”。

    这屏嵌瓷《八宝与狄青》立体摆件,表现的人物形象身高28厘米,四面可观,在今年5月举办的第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博会作品展评中,赢得了专家评委们的高度好评,荣获“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殊荣。“八宝与狄青”这美丽的故事,早就成为潮剧的传统剧目,潮汕地区传统的纱丁、泥塑、嵌瓷等民间艺术也常以此为表现内容,屡见不鲜。八宝对狄青是阵前一见钟情,硬是爱定了;而狄青却是“君命在身莫流连”,终于逃走了。作品就选取了“八宝追夫”的情节,借鉴舞台上的人物造型,结合嵌瓷表现特点而加以艺术创造。人物刻划得颇为鲜明、独特,但见泼辣、骁勇、骄矜而又多情的八宝公主,头顶盔、身挂甲、腰系带,征裙护双腿,脑后斜插雉鸡翎,狐狸尾倒挂,背插四杆护背旗,足穿凤头靴,一手端条银枪,一手“剑指”向着狄青,“金鸡独立”之势显英姿飒爽,似乎在大声喝问丈夫。而这边的狄青相貌堂堂,同样戴盔贯甲,狐狸尾肩上搭,雉鸡翎高挑,护背旗四杆,足穿登云靴,威风凛凛,右腿伸前,左腿在后且屈膝,转过头来望着八宝公主,一手持把金刀,一手比划着向公主表明心迹。这两个人物的面向、身段、步伐都有典型的动作,动中求韵,一高一低,一直一斜,面视与体向统一,手势挥臂扬掌自然,顾盼呼应,形成节奏与韵律,传神赋形,生动优美,刻划细腻,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嵌瓷的制作工艺和表现手法与纱丁、泥塑完全不同,既无法捏塑袍甲、衣纹,也难配上其它装饰物。它是以灰泥塑胚,瓷片嵌贴的,要显其精美除了造型外,关键就在于瓷片的钳剪和嵌贴,这些也得全靠手工来制作完成的。许少雄经反复构思后,先在水泥底座上预留一些不绣钢线,做为人物形态的 “枝骨”,以后面各自的一片着地战裙、站立于地上的腿作为支撑面,注意身姿与重心、脚根的稳定,身体顾盼协调。再将纸灰、水泥、红糖水搅拌成泥状,然后缓慢地粘在钢线上,开始塑造胚体。因为红糖水搅成的灰泥凝固速度很慢,不可能一气呵成,每次都需要阴干后才可上灰泥,一遍遍反复堆塑成型。嵌贴的瓷片专门选用高陂产的薄胎釉上色彩瓷盘、碗,敲碎后用手拿一把铁钳剪成“菊花瓣”、“弯勾”、“古丁”、“匹仔”,2000多条黄、金、菜青色的菊花瓣长0.5至0.8厘米,450多条白色弯钩长0.8至2.4厘米,300多条古丁长0.5至1.2厘米,240多条匹仔长0.5至1.5厘米。除了人物形象的衣、裤和后面战裙用小块瓷片外,其它的全部用这些瓷条,自里至表逐层叠接嵌贴,长短有别,弧度不一,有序排列,富有装饰韵味;每条接缝再以填补并入色,使与瓷片的颜色融合,匠心独运,可谓工精艺巧。

    整屏作品嵌贴的瓷片颜色有大红、桔红、桃红、深黄、浅黄、深绿、中绿、菜青、紫色、蓝色、白色、金色等十几种,鲜艳夺目,丰富多彩,对比强烈,极具民间艺术的气息。值得一提的还有两个人物形象除了墨线“开脸”,勾勒简单衣纹皱褶外,其它部位的装饰全都以嵌代替描画,真正体现出“嵌”的特色,让人感受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

你是本文的第337位读者
来 源: 《汕头日报》2013-06-16
作 者: 曾广锡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