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在潮阳。莲花峰是故乡的骄傲,是我心中的灵光。登上莲花峰,足迹所到,视野所及,无不彰显诗词石刻,历代名人留题甚多。每处留题,都是一页不朽的历史,一片灿烂的人文景观。

    步入景区,沿石阶盘旋而上,放眼两厢,尽是历代墨客骚人题咏之镂刻,或篆或碑,或草或楷,恍如置身诗草碑林,教人行吟不止。艺术大师刘海粟的墨宝,国民党元老于佑任的狂草,经济学家许涤新的手书,著名画家赖少其的漆书……我兴奋的目光应接不暇,而后久久地滞留在一幅新勒的石刻上。那就是文天祥现存的唯一真迹《木鸡集序》吗?虽为狂草,笔势却飘逸隽秀,字体结构也严谨雄健,刚劲苍然。这与潮汕近年来流传的文天祥楷书书法之风骨相比,无论其貌其神,都相去甚远。我想只有这真迹的风骨与气派,方能充分地显示文丞相的高风亮节。多少年来,人们无不为文丞相的浩然正气所感染,于是满怀崇敬之情,登临莲花峰,凭吊拜谒。多少人将心声诉诸笔端,化为勒石,时至今日,石刻碑林便遍于莲花峰景区的摩崖曲径、山岩海石,如茂林丛丛,生机勃勃。

    寄情莲花峰山麓,首先让我注目的是“终南”两字。传说文天祥驻兵于此,登高峰遥望帝舟,唯见大海茫茫,疑此即为南疆隘地,于是挥剑刻书,以作留记。而“南”字中间,刻意为“午”,以示正午到此,人虽至终南,但匡扶危宋之心并未终了。文天祥在他的诗集《指南录》中吟哦:“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表达了诗人到南方追随宋帝抗元的坚强决心。

    “终南”之外,留题的另一杰作是“龙”、“虎”二字。

    莲花峰登峰有“门”,正待拾级而上,蓦然见识左石壁上有一草书“虎”字,眼突尾长,朱红夺目,奕奕生威,书法超脱,独树一帜。王羲之虽铁划银钩,倘若见此“虎”字,也必叹其千钧笔力,折服于作者刘永福之雄风。虎字将我引进了近代史,透过茫茫风雨,又看见了这位抗法英雄的踟蹰征迹。刘永福是清末农民起义队伍黑旗军首领。在出守台湾之前,甲午风云前夕,他曾到过海门。据载是光绪壬辰孟冬,即1892年。而此前九年,峰门右石壁上已有一草书“龙”字,潇洒超脱,乃清代陈尚发手笔。陈为澄海县人,光绪九年癸未署潮阳营中军守备。刘永福登莲花峰时,见陈氏“龙”字,便说:有龙岂可无虎。于是挥笔画“虎”,从此虎踞龙蟠,啸虎吟龙,恍忽风雷激荡,云水滔滔,气象万千,浑然一体。

    莲花峰的留题,尤其是刻石,可谓奇葩簇簇,异草丛丛。赵朴初“莲花峰上吊文山”的题诗和启功“人杰地灵”的题辞自成一格;秦牧“丞相立峰头”的题诗和许士杰“潮吟风啸,海碧心丹”的题辞也诗情颇浓;杨成武“留取丹心照汗青”、李沛遥“莲花气节,民族英魂”、王兆国“气壮山河”的题词则气宇轩昂;杨尚昆的“浩然正气”,钱伟长的“浩然正气兴中华”,梁灵光的“天地正气”,萧乾的“万古正气”,以及其它关于“浩然正气”的题辞数十幅,无不倾情弘扬中华民族的丹心正气,希望这不朽的丹心与浩然的正气永存于天地间。

你是本文的第1169位读者
来 源: 《汕头特区晚报》2010-08-09
作 者: 林继宗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