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刹诉说灵山尘封往事 最新 图1张

    寺院门口两棵树高高矗立,大树枝繁叶茂,生机勃勃;树冠如巨伞参天蔽日,树的主干粗大挺拔。这两棵树均为“甘棠树”,已有650多年的树龄。两棵树相对而长,宛如并肩相牵的一对恋人,故称“连理树”。
    山里的天黑得早,只消一会功夫,树梢上晶亮的太阳就换成了圆圆的月。山风吹来,阴凉阴凉的,一天的暑热霎时无影无踪,潮阳铜盂镇灵山寺这座山林古刹静静隐在奶白色的月光中。
    山连绵不断,山环着树,树缠着山,月夜便全笼罩在一片黑魆魆之中,浑然不可分了。暮色压过来,朱红色的寺墙却顽强地推拒着,于是墙内的世界便多了几分坦然,古寺的月夜也多了几分寂寞。静是相对的,松有松声,竹有竹韵。归鸦叫,虫子鸣,构成了灵山寺夜的喧闹。
    月光一往情深倾注着,在缄默的氛围中,人应做的,宜只屏心静气,沿着曲曲折折的山间小路,尽量地把自己的脚步融入那天籁的韵律中去。白天熠熠生辉的鎏金宝顶在月夜下泛着幽幽的蓝光, 暗紫的天幕下,飞翘的屋檐透出庄重与安详。
    寺院门口不远处的留衣亭,是一处值得游览的景观,据《潮阳县志》记载: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当时在京城任刑部侍郎的韩愈,因谏迎佛骨,触怒宪宗,被贬到潮州任刺史。在潮州仅8个月,就曾两次与大颠和尚互访晤谈。同年10月,即将离开潮州到袁州赴任时,又一次专程到灵山寺向大颠和尚辞行。时年大颠88岁,韩愈51岁。他俩一番畅谈,依依不舍,大颠亲自送韩愈到寺院门外的小桥边,韩愈深为感动,脱下官袍,送给大颠和尚作留念。后人就在此建“留衣亭”纪念两人的友谊。
    寺中还有一奇花叫信兰。传说清康熙年间,灵山寺因多年失修已破败不堪,当年潮阳县令彭象升认为此地为韩愈访大颠禅师处,若任其荒废而不修葺,是“守土者之羞”,于是,他请来潮阳县城(棉城)文照堂住持信如和尚,担负重修灵山古刹的工作。信如和尚平素嗜好栽花种木,他特意将半生苦心栽培的奇花异卉移往寺中,并于大颠祖堂左厢侧壁上,匠心独运地手植一株普通环境难以存活的壁兰。这簇壁兰,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非同寻常的香、色、神、韵而被人们视为兰中珍品。它不沾尘埃沃土,不必浇水施肥,久旱不枯,四季长青。其叶碧绿修长,状如水仙,一般年景不开花,只有当温湿适宜的春天,才在清明节前后,抽出玉绿嫩条,绽开素净的香花。
    寺极古老,九兴九衰,有时孤灯荒草,有时金瓦朱墙,然风风雨雨,香火未曾断过。殿内木鱼笃笃,窗外钟声悠悠,千古不灭的是人对自然最真挚最贴近的呢喃。山门一开,来的人可就多了,不管嘴上怎么说,心思最明了,图个清静罢了。而今夜,我也来了,心中却茫然,逝者如斯夫,今人古人,今月古月,差异在哪儿?失落的又是什么呢?
    迎面的连理树,树叶绿得发光,春意盎然。此公白日里清高潇洒得可以,“世态炎凉浑不管,逍遥自在乐天涯”。不知为什么在月夜里反倒羞赧起来,伸出的枝蔓宛如少女捂住自己脸的纤手,又似有所诉说和祈盼。最幽默的还要算宝殿大院里的那对大香炉,仿佛如“哼”“哈”二将,白天里,游客多,趣味也杂,敬香的人多,闲逛的人多,二位只能规规矩矩,沉默肃立,张开嘴巴,笑纳烟火纸钱。而在朦胧月色下,这两位平时虎着脸的将军,恍惚给扒着门缝偷瞧的我一个宽厚的笑脸。
    山门是虚掩着的,推开,眼前竟是一片豁然。远方的城市,已是万家灯火,依稀可辨的霓虹灯,像人的醉眼。回首身后,庙宇、小道、院墙、石阶、绿树,纤尘不染,全浸润在脉脉的月色里,山上山下竟是两个世界。
    这时候该重复那首古老的歌了,你从哪里来,将往何处去?

你是本文的第979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7、8、7
作 者: 侯龙柱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