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阳历史名楼的前生今世 最新 图1张

    潮阳于东晋隆安元年(397)置县,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如今区内仍有一批明清及民国时期的名楼。在岁月的烟雨中,这些名楼曾经历烽烟战火,苍老佝偻,也曾经历盛世的艳阳,在昔日的旧址上,又重新站立起来,如同枯木逢春,新枝勃发。
    贵屿镇华美村有名楼“八角亭”,楼建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已有331年的历史,楼为当年苏州著名建筑家张帆飞设计。楼纯木质结构,顶盖以玻璃瓦,楼顶分八角,二楼和底层八面都有大窗,夏暑季节,东西南北风尽入其内,冬日则阳温满楼,冬暖夏凉,舒心快意。三百多年来,历经台风、暴雨、地震,仍固若金汤,巍然屹立。“文革”中,八角楼被列为“四旧”,部分楼体受到破坏。1986年,八角楼重新修葺,如今,八角楼又以容光焕发的新姿接待海内外游客。
    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的棉城西园书房楼,更是以奇特建筑闻名海内外,书房楼有嵌墙悬板式和同轴垂直悬板式石楼梯两座,楼梯无一木一石支撑,阶板与阶板只有一厘米相接,看似悬空而起,十分危险,但却坚固严谨,数吨物体搬上楼,仍稳如泰山,这奇特现象,至今仍是科研的趣题。
    潮阳的名楼,好多是因名人而名扬海内外,沧海桑田,时空飞转,多少历史已被人遗忘,但名楼却像一道文化长廊,在时代的风雨中生生不息。不久前,我来到铜盂镇的铜钵盂村,一座大洋楼飞入眼帘。这是建于1920年的“铜钵盂公学楼”。公学楼与中国近现代的名人连在一起,捐资建楼的是旅沪企业家、慈善家郭子彬先生,郭子彬曾捐资建设复旦大学心理学院,后又捐资在家乡建设公学楼,聘请知名教师任敖,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享誉海内外的科学家郭亨宗、郭祀锦、郭亨扬,著名医学家郭迪、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中将郭伟都曾在公学楼学习。此刻,我在公学楼附近流连,浮想联翩,南宋诗人陆游有“溪山重复争供眼,风雨纵横乱入楼”的名句,陆游上句描写鸡鸣山和天子山的美景,下一句形容楼内主人在狂风暴雨中仍不畏艰险,这一句诗不也是铜盂公学楼的写照么?上世纪40年代,公学学子很多人在中共地下党领导下,投身革命。1944年,学生郭伟参加了新四军,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抗美援越等战斗,从1947年以来,先后著作和编导了《王贵翻身》、《官逼民反》等27部歌剧、话剧,曾担任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2013年,90岁高龄的老将军专程回乡看望公学楼,深情地说:“公学楼是我少年时接受教育的地方,是我永恒的心灵依归。”
    无独有偶,在谷饶镇上堡村,有华侨投资建设的“小可楼”,楼为罗马式和中式相融合,中西合璧的四层洋楼于1934年落成,在当时是县内外最新颖和美观的洋楼,据说楼主人原想在附近建一座新楼,成为“姐妹楼”,图纸绘成,但不久抗日战争爆发,楼主人在南洋诸国组织侨胞支援国内抗战,把建新楼资金捐给抗战事业。新中国成立后,楼曾被用作谷饶公社党委和管委会办公地址,上世纪90年代后物归原主。不久前,我重访“小可楼”,抚摸着那些刻满岁月沧桑的墙壁,重温着洋楼身后的华侨史,思绪万千。
    离开谷饶,来到位于小北山下的“汉庭楼”,楼不大,只有三层,一幢常见的潮汕民居小楼,却是抗日名将,曾任国民党武汉空军司令官的郭汉庭将军故居,在小楼的客厅上坐定,汉庭将军的弟弟,八十多岁高龄的港商郭锋先生叙述将军幼年聪慧,少年苦读,后考入广东航空学校,从飞行员始,后升任空军中队长、联队司令官,武汉和济南空军司令官,在上世纪30年代,率部与日寇空战,击落日机27架,史称武汉大捷。当我步出小楼,楼畔西溪澄碧的水,永远映照着将军故居,故居的砖瓦,永远镌刻着一位抗日将领的爱国情怀。
    在潮阳现存的名楼中,还有棉城的林园楼、耐园楼、贵屿镇的瑞庆楼……一幢幢名楼,都是时光隧道中的一个个身影,有过辉煌的时代,也有苦难的经历,与现代高楼大厦相比,它们已经落伍了,也不实用。但历史名楼永远是海内外乡亲心中亘古不变的美,万古长青的景。

你是本文的第1597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7、9、4
作 者: 郭亨渠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