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潮阳西胪镇波美村的观音山有一处集奇石、奇树,面积约2000亩的山坡,被誉为奇石公园,公园不但石树景观奇异,还有古今名人轶事和题咏,是潮阳人文景观的缩影。 仲秋时节,我来到波美村树石公园探秘。小雨霏霏,从山下仰望,雨雾中,苍山朦胧,绿树如黛,沿小径登山,雨断断续续,云忽聚忽散,稍刻,眼前一片树海,树或高或低,或大或小,千姿百态。村干部老黄说,这片树海有百年以上古树1000多株,1986年,广东省林业厅廖副厅长带一批专家到此考察,认为这么多天然古树集中在一处小山坡,在省内是非常罕见的。这里的树古而且奇,我们观察一株树冠庞大的槐荫树,史料记载,此树乃宋代学者黄詹手植。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学者、潮州知府黄詹致仕,携眷到波美村定居,黄詹告诫子孙:“树乃村之灵也!”他带头植了一株槐树,此后子孙遵祖训,年年在村后山坡植树造林,且植而不砍。在诸古树中,尚有一些属原始树木,并非人工所植。在山坡,有一块大石头,中间一小小裂缝竟长出一株高大的杨桃树,村人老黄说,这株树肯定是鸟吃水果后拉屎在石缝里,播下种子长成的,因为山那么宽,地有的是,谁都不会把树苗栽在石缝里。这株被称为“四季杨桃”的树数百年来生长繁茂,四季都能开花结果,而且汁多味甜。另一株白茶树,以前村人不知为何树种,后经专家鉴定,曰“白茶树”,其叶煮饮清甘,有茶之香味。而这两棵古树,还与潮汕著名学者、曾任浙江提学的进士林大春有一段渊源。林大春在其文中记载:“余年少曾读书凤山。”又载:“山石缝有杨桃树,余摘食之,味清甘而香甜,傍有大树,不知其名,村人摘叶煮而饮之,其味若茶。”又记载:“坐久天风泠然,绝不闻山外樵斧声”。据此推算,这两株古树已有400年以上高龄。林大春致仕回乡,主编《潮阳县志》,还把这处景观记于志书之中,观音山清幽及奇树奇石,也从此闻名遐迩。 观音山上的石头星罗棋布,千姿百态,石头诞生于何年,无从查考,但起码比树古老得多。上世纪50年代,中山大学教授商承祚带领一批专家到潮阳考察,认为这里远古是一片汪洋大海,后因地质变化成为陆地,石头原为海石,突出地面之后经漫长的风雨侵蚀,形态各异。我们在石群中仔细观察,成千上百的石头形状无一雷同,经专家命名,各有其美称。老黄手指一块块石头介绍说,这是鲨鱼昂首,还有山羊出圈、玉兔含翠、神象护法、天狗吠日、八戒照镜、美女春醉、海蟹招潮、将军远眺……这些石头,或斜或倚,或立或卧,吸日月精华、涵山水清气,其逼真形态可谓惟妙惟肖。我细观一块被称为“苍鹰伫立”的肖形石,倒也奇特,两块大石中间缝隙处有一亭亭玉立石块,顶端昂首仰望,形似鹰头,而另一块卧地石块,顶端有一裂缝,恰似豚鱼的嘴,嘴边一株小树,恰好被豚顶住,石头被称为“小豚顶树”。另一块石头在青山之下,形似山羊,其状似向前奔走,被称为“山羊出圈”……还有一块大石头,重约数十吨,独立山崖前壁,用手轻轻一摇,石便微微晃动,被称为“风动石”,民间传说它与福建东山的风动石是双胞姐妹,相约到海滨相聚,结果走错了路,一人往东,一人往南。奇怪的是,历代狂风暴雨,只有底部一小块石头贴地的大石却安然无恙,稳如泰山。这些天然的树,天然的石,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树石公园中,还有一处“飞瀑流云”的瀑布,虽不很大,但却奇趣,山上数道山沟,其水潺潺,澄碧见底,清澈照人,流至低处,无路可走,而直泻而下,也是这泓碧水,滋养了坡下的树,还流向山下,灌溉农田。山、水、树、石,如水墨丹青,我们在山上徜徉,在林间漫步,树顶蝉唱鸟歌,山花淡香扑鼻,心头一片空灵。 树石公园中的“古雪岩”建于宋代,古今文人名士在赏奇树奇石之余,必游古雪岩寺,留下了一批诗文,可谓景文同辉。明代宏治壬戌年(1502)学者黄煌在《古雪岩记》中写道:“宋之有古雪岩,左为麟,右为龟,前临荷池,后倚莲花石院……”现代书画家陈大羽题“超凡入圣,古岩飞雪”,王兰若篆书“别有洞天”,高僧、学者释茗山题书“古岩飞雪”……抗日战争时期,侵占潮阳的日军曾到西胪劫掠,西胪人民组织抗日护乡队武装,以树石公园为据点,打击入侵日寇,获歼敌49人之大捷,树石公园又一次被世人所瞩目。 树石公园,树石双重秀,诗文几度光,让人流连忘返,大自然的沉静和机巧,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书。
|
你是本文的第731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6、11、7 作 者: 郭亨渠
|
|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