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潮阳区西胪镇,背山面海,土地肥沃,向来是潮汕平原的“鱼米之乡”。据史料记载,西胪始创寨于南宋建炎年间(公元1127至1130年),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漫长的历史,孕育出灿烂多彩的区域文化,这里滋生出《铁面按察》、《虎山烽火》、《苏六娘》、《碧血钱坑》、《杨健生》等许多激动人心的故事,并被编成潮剧、话剧在潮汕地区及东南亚一带广泛流传,西胪古镇也被誉为“故事之乡”。

    西胪许多烩炙人口的故事是和历代名人和学者分不开的。南宋绍定年间(公元1228至1233年),广西按察使、法学家郭浩任满,不回福建莆田县祖家,携眷到潮阳定居,与大儿子郭琳居西胪泉塘村,郭浩在任期间,秉公执法的事迹在广西被编成桂剧。郭浩到潮阳定居后,好多传奇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并被编成《铁面按察》搬上舞台。明代,西胪村青年郭继春与揭阳县吕浦村表妹苏六娘互相爱慕,反抗封建婚姻,苏六娘被沉江而死,尸体飘至榕江下游,被渔民捞起,安葬于榕江边白屿小埔上,苏六娘的坟墓,上世纪60年代初在学大寨平整耕地时被毁去。郭继春与苏六娘相爱的故事,也广泛流传,并被编为潮剧《苏六娘》,还制成电影戏剧片搬上银幕。西胪人陈琴生(公元1886至1919年),是中国民主革命先驱者之一,据《潮阳县志》记载:“陈琴生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先后担任孙先生秘书、粤军参谋长、第四军军长等要职,1919年,在揭阳县钱坑寨(今属揭西县)销毁鸦片时被暗算身亡,年仅34岁。”陈琴生牺牲后,他的故事广为流传,家喻户晓,新中国建国前被编成话剧《碧血钱坑》。1944年,日寇驻在河溪乡的中队由中队长永芳敖幸率领,进犯西胪,西胪民众群起而攻之,在虎山与日寇激战,全歼包括永芳敖幸在内的日军49人,成了轰动潮汕的一次抗日大捷。西胪民众斗日寇的故事在潮汕各地被广为传颂,并被编成语剧《虎山烽火》,1969年7月28日,西胪受到强台风海潮袭击,公社革委会主任杨健生奋不顾身,带领群众抗风抢险,光荣牺牲,年仅39岁。杨健生牺牲后,被省革委会授予“革命烈士”称号,杨健生在西胪的许多感人故事被传为佳话,并被编成潮剧《杨健生》,在粤东地区广为传播。

    动人的故事使西胪这个古代的边陲小镇闻名遐迩,一批与故事有关的古建筑、古诗文、古墓葬也给西胪古镇增辉添色。其中保存较完好的有始建于唐代的梅峰寺和无水桥,建于宋代的长美岩寺,建于元代的古雪岩寺,建于明代的黄氏宗祠,这些古建筑,集石刻、木雕、嵌瓷、泥塑等民间工艺,反映了不同朝代的独特建筑风貌。各处古建筑还留下了一批历代名人学者的古诗文,其中元代诗人陈牧隐有《题凤山古寨》一诗,诗曰:“保障当年建义旗,凤山磐石绕阳溪。英雄战垒今何在?万古鸦声对落晖。”明代御史、学者陈大器有《乌岩洞》题咏:“拄杖梯云乌道斜,石岩深处有僧家。灵根不秘千年迹,留取夭桃一树花。”有一片古树林,百年以上的古树逾千株,其中有植于宋建炎年间的槐荫树,植于元代的梅树,植于清道光年间的铁树,千姿百态。有保存完好的宋代名儒、潮州知府黄儋墓,明代御史、学者陈大器墓。这些古建筑、古诗文、古树木、古墓葬给西胪古镇的传奇故事披上了神奇的色彩,表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景观。

    昔年贫穷落后的西胪镇,如今已旧貌换新颜。过去这里的民谣有:“西胪古今名人多,故事一讲几大箩,故事岂能当饭吃,肚子饥饿没奈何。”新中国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西胪镇一派欣欣向荣,在南海滩,已建成8000多亩面积的水产养殖基地,乌耳鳗鱼、膏蟹、莲藕远销省内外;小北山上建成375.5公顷水果种植基地,乌稣杨梅、金棱杨桃驰名海内外,镇办起建筑公司一家,有216支施工队在全国各地承包工程,还办起石料加工、土特产加工、塑料、毛织等民营企业和家庭作坊300多家。每年前来西胪旅游观光的海内外游客逾10万人次。故事之乡,新事多多。

你是本文的第2224位读者
来 源: http://stzy.shantou.gov.cn/in/invest/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