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灵山寺全称为灵山护国禅寺,坐落于汕头市潮阳区西北25公里,小北山南麓的铜盂镇龙山湾。已有1200多年历史,素以“道迹贤踪”饮誉海内外。欣逢开山高僧唐大颠祖师纪念堂落成剪彩,暨大颠祖师圣像开光等一系列佛门大典,诸山长老会稽,善男信女云集,各级有关领导亲临,佛幡蔽日,彩旗招展,盛况空前,笔者有幸前往观光,感悟殊深,谨记之。 纵观灵山古寺之全局,主体建筑为三厅六院九天井之严谨结构,基本上循中心对称之传统庄重布局,四十余座寺宇有机连成整体。只见华殿宏阁高耸,飞脊重檐经天,厅堂亭榭错落有致,回廊曲径通幽成趣,气势恢宏皇皇大度。寺后以磅礴青山为牢固靠背,两侧有狮山、象山雄踞护拥,左右共有九条山脉好似蛟龙奔腾而至,正是“九龙入首,狮象对峙”之一方福地也。你看这群峰叠嶂,漫山遍岭茂林修竹如波涛起伏,四季常青显勃勃生机。整座寺院沉浸于葱绿滴翠之中,山间溪涧沟壑泉水潺潺涌动,寺中晨钟暮鼓和着经声朗朗入耳,寺前水库碧波潋滟旖旎,白云、蓝天、绿瓦、红墙倒照辉映,金光粼粼耀眼,香烟袅袅缭绕,好一派清幽雅静的空门圣地啊,真乃人间仙境美不胜收。 然而,灵山之钟灵毓秀不仅在于其历史深悠、规模宏大和风景雅秀,还在于开山高僧大颠祖师禅风高精,更在于一代高僧与一代鸿儒相融相投之殊胜因缘,足令无数文人墨客千百年来寻踪觅迹不断。据载,灵山古寺始于唐贞元七年(公元791年),由岭东一代高僧大颠禅师倡建,因比之为西天灵鹫岭而取名灵山寺。大颠禅师因悟道超脱,禅理精深,每每开堂弘法皆令人叹服,宗风大震而四众云集,故灵山寺便成了当时岭东禅宗道场,甚而惠及福建等地。至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刑部侍郎韩愈因谏阻宪宗帝迎佛骨遭贬谪潮州,闻大颠禅风高名,曾三书致意,并诚邀与之谈经论道,儒释沟通,过往颇密。愈盛赞禅师“实能外形骸以理自胜,不为事物侵乱”。后韩愈移刺江西袁州前,特亲临灵山面辞大颠法师,别时更赠以二袭官衣,以示依依惜别之情。尔后,大颠于灵山寺山门处建“留衣亭”,以志其诚。自此,儒释互访情谊交融便成千古佳话,灵山宝刹也因“道迹贤踪”而遐迩驰名。 数说灵山寺最具考古价值者,则非“舌镜塔”莫属了。彼为大颠祖师墓塔,其形制为唐代风格,用若干花岗岩石块垒砌而成,外观似倒置圆钟,底座呈八角形。石塔四周雕刻花卉飞龙走兽,线条古朴粗放,浑厚凝重,1978年已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载,唐长庆四年(公元824年),大颠禅师沐浴更衣,告别徒众,端坐圆寂,世寿九十有三,门人便建此墓塔于寺左侧,(由于寺院几度毁复,故现已在寺后)。唐末有启墓者,发现骨骸尽化,唯舌根犹存如生,僧人重新埋下复塔,号为“舌冢”。宋又将塔启,见舌已化,祗见一台圆镜,众人俱惊异,又将塔复,遂更名为“舌镜塔”保存至今。据说“舌镜”必是大颠禅师妙舌生花,广弘佛法,抄经千百卷,功德感动天地所致。 此外,灵山古寺还有拔木坞、白石槽、写经台、开善藏、祝圣碑及千丛果,它们连同留衣亭、舌镜塔共成“灵山八景”。这八景每一处都具有独特景色,都有一段特殊的缘由,都有一个神奇的故事,但都因沧桑变幻,“八景”随寺院几度毁复而几经废兴,恕不一一 赘言矣。 惟是改革开放春风吹绿大江南北,灵山古寺亦沐浴浩荡春风,在当地党政及有关主管部门支持下,僧众团结一致,广结善缘,十方善信纷纷解囊。喜今灵山寺修葺一新,建筑面积从原有2000平方米,已扩展至30000余平方米。新建了万佛阁、千佛宝塔、新山门及大颠祖师纪念堂等许多楼阁亭台,使千年古刹焕然一新。面对这千年一遇之殊胜因缘,诸山长老与万千僧众、善男信女,无不交口称颂,灵山真正的钟灵毓秀还看今朝耶!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