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盘龙阁:藏风聚气人沓来 最新 图1张

    山径斗折蛇行,人流熙来攘往,禅寺晨钟暮鼓、梵音经声、香火袅袅飘飞、经年不息,信众纷至沓来、顶礼虔诚……普宁市有一处佛修禅悟,和安心境,收敛痴嗔,放手贪欲,远离喧嚣的幽静宜人所在——盘龙阁。
    盘龙阁,位于广东普宁市流沙西南面约20公里的梅林镇辖区龙师岗,方圆4平方公里。它既是粤东十方名刹之一,又是重点旅游景区。
    据清《普宁县志》载,盘龙阁周遭有“6山18景”。举目四顾:盘龙山、虎山、象山、狮山、龟山、鹰山6山尽收眼底;绿水浮舟、龙阁云海、佛阁龙泉、鲤跃龙门、仙人萍踪、百鸟朝阳、杜鹃泣月、雄狮衔啼、蟾蜍望月、仙湖彩虹、跑象驮日、元天卜卦、龙泉琴声、金鸡报晓、涅盘洞、晨钟石、暮鼓石、回头狮18景蓄纳脑际。
    该阁肇始于清朝后期,名声不小。其原先是专为宣讲万岁爷的指示《圣谕广训》的地场。据《四库全书》中《圣谕广训提要》说:方今(即乾隆年间)布在学官,着于令甲:凡童子应试、初入学者,并令默写无遗,乃为合格;而于朔望日,令有司乡约耆长宣读,以警觉颛蒙。盖所以陶成民俗,祇服训言者,法良意美,洵无以复加云。后到了道光年间再规定,每月的朔、望,即初一和十五日,当地父母官必须召集当地百姓,宣讲、学习万岁爷的《圣谕广训》。由此可知盘龙阁当初的热闹。而随着时间推移,遂逐渐变成佛家活动场所。
    盘龙阁所处环境优美,周围重峦叠嶂,龙虎潇雨,凤鸟啼烟,有海市蜃楼之境,宁静致远之幽。其匾额,极为丰满雄浑。遗憾的是,此匾竟然不知出自那位古贤人之大手笔。
    1993年秋,释光镇师傅主持普宁盘龙阁。他走马上任之后,即着手修缮恢复已经显得十分破败的盘龙阁。主体结构重修完成后,有大德高僧即席泼墨挥毫,书撰一副冠首联:盘山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龙寺经声佛号,唤回苦海迷津人。
    盘龙阁四周的山涧中,当年还有一大块石碑卧于杂树中,有高僧当即利用树叶汁来拓印。拓印的字虽模糊,但内容大致能读出其意,原来是一块与盘龙阁有关的石碑。
    石碑全称为《惠来县正堂告示》碑,是光绪二十四年(1898)惠来县令陶祖培立。内容是说,揭阳卢松光先生,“平素练达,好善乐施,屡在各乡宣讲圣谕,俾山野村夫,颇有获益”。换句话说,卢先生是一位积极宣传《圣谕广训》即“最高指示”的人。接着又说,卢于六楼境内倡建讲堂,“名盘龙阁,庶几宣讲,知有定处,远近皆得听闻”。由此得知,盘龙阁由揭阳卢松光法师于清光绪年间始建,光绪二十三年任普宁县令、翌年调任惠来县令的陶祖培题记。
    卢松光法师为建盘龙阁,日夜不辞劳苦奔走于粤东各地,以及暹罗、印尼、新加坡等国家,向各地善男信女宣传做善事,捐建盘龙阁。他的净修梵行、禅心高德感动了不少人,经多年努力,募集了一大笔资金,建成了初具规模的盘龙阁寺。寺庙建成了,他也圆寂了。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后人把他的骨头尸首连他的指甲都烘干后,重新装扮,然后封存在上庵玻璃柜内供人瞻仰。
    在盘龙阁下庵池塘旁的广场上,至今还完好地保存有一个清光绪年间普宁涂洋村人捐赠的镇宫宝物,是二人多高空腹的外面铸有龙凤、花草、文字,玲珑奇巧的“盘龙阁寺万年宝鼎”,俗称三层大肚的焚纸钱的大铁炉,也叫三脚鼎。炉上铸有“法雨流琼树,慈云护宝幡”等文字,是我省罕见、珍贵的古文物。
    盘龙阁是粤东地区建筑群最广阔的寺庙,也是僧尼最多的寺庙之一。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在20世纪90年代参观后赞叹不已,誉其为“南方五台山”。每年农历七月,盘龙阁都会举行一次盛大的“盂兰盛会”,十分热闹。每逢春节后一个多月内,从各地涌来的香客和游人成群结队,车水马龙,络绎不绝
    笔者多次回家乡,在亲友的陪伴下前往盘龙阁,穿过蜿蜒澄澈的梅林河,每次一踏入盘龙阁的路口,便见到一条长长的车流,把整条山路都阻塞了。人们提着香烛果品,三五成群,扶老携幼,摩肩接踵;寺里寺外,香烟缭绕,人潮涌动。信众们烧了香烛,求签问卜,祈祷来年里吉祥如意。一旦顺着山中的林荫小道,逶迤而下,便是盘龙禅寺的后花园。前面寺院门庭若市,后院幽深静谧;真是闹中有静,别有一番趣味。每逢雨后天空放晴,坐在山石上,鸟雀鸣于树上,蜂蝶舞于花间;耳听汩汩淙淙的泉声,眼观飞珠溅玉的流瀑,使人烦恼顿消,心旷神怡,其乐融融。

你是本文的第1764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都市报”2017、12、23
作 者: 谢昇秀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