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海西浦,是汕头市澄海区莲华镇新楼管区一个居住人口近千人的小山村,以前因其偏僻的地理位置,村民基本以农为主,集体经济并不富裕。近年因为开辟了澄海独一无二的美术写生基地,吸引了海内外大批美术爱好者前往写生采风而逐渐闻名遐迩。

    从汕头市区来澄海西浦,大约45需分钟的车程。眼前的西浦,是莲花山脚下一个三面傍山的小村庄,毗邻盛安楼、百草园,绿草红土,山色绮丽,树蔓映水,黄墙灰瓦的民居聚散在错落的山坡上,纵横曲直疏密有致,在金色的阳光下处处洋溢着诗情画意,俨然一幅诡变多姿的乡土风情画。

    走向西浦美术写生基地,那是一座三层高的U型混凝土结构楼房,具有500平方米的写生棚、同时可供100多人食宿。从那里了解到,西浦美术写生基地的创建源于1996年,当时汕头市农村基层建设工作队进驻西浦村,队长是汕头画院的副院长肖映川,肖队长带领工作队帮助西浦村脱贫致富,办妥水改、建校助学、谋求经济发展等实事之外,三休时间不忘拿起画笔,将西浦村秀丽的风景、古朴的民居、淳厚的民风描绘在画布上。一些画友来访后,对肖队长笔下的西浦赞赏有加,也纷纷操起画笔,画个不停。肖队长经过亲身的体验和考察,觉得应充分利用西浦村优美的自然资源,扬长避短,建立一个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美术写生基地。这一想法得到时任澄海市副市长许川如的认可和大力支持。1998年,经过多方筹集资金,美术写生基地应运而生。

    随着写生基地的建成和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西浦的知名度日益提高。作为革命老区的西浦,也办起了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一些美术院校和中小学也看好了西浦这一清静的小山村,纷纷前来签约共建写生基地和德育基地。1998年7月,中央美术学院戴士和教授、广州美术学院学生、汕头美术教研室美术人才不约而同来到西浦,共同的兴趣使他们走在一起,一见如故,显得格外亲切,写生之余互相交流,学术气氛甚浓。

    2000年2月,香港画家写生团组织香港、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画家慕名前来考察写生,西浦的风土人情、鸡犬相闻、榕荫鸟语等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年8月19日,“肖映川《西浦日记》版画展”在西浦展出,丹青术士、文人墨客纷沓而至,嘉宾云集,名人汇萃,车水马龙,场面热闹非凡。那是全国首创的农村画展,也是西浦村有史以来最为风光的日子。从此,全国各地美术教授、画家接踵而来。

    目前,西浦是“汕头大学艺术学院写生实习基地”、“广州美术学院写生实验基地”,已接待中央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华南工学院、汕头大学艺术学院等院校师生近万人,其中有潘鹤、林墉、苏华、吴海鹰、许钦松等知名画家;广州美术学院更有许多学生分批到西浦搞写生创作。

    循着摇滚歌星许巍铿锵而浑厚的歌声来到西浦画苑,这是当地美术教师郑孝通先生利用自己的祖屋开设的,以画会友,以诗传情。虽说画苑简陋,但墙壁上的油画和版画作品使小屋充满艺术的气息。二十开外、一米七个头的郑先生热情好客、平易近人,从与学生们的促膝谈心场景中可以看出,他真的是淡薄名利、一心为家乡培育美术新秀尽心尽力之人。

    沿着残垣断壁踪迹错落的小径信步,一路的青草、野花、榕树、果林散发着一种久违了的纯净气息,心中不免惊叹西浦人平凡淳朴之外对艺术尊重与崇尚的一面,他们想方设法保持经历沧桑的旧村落的风貌,不用点泥片瓦去影响创作者的视线与灵感,不用钢筋水泥去破坏画面的协调。

    夕阳下的西浦,与清晨同样饱具魅力,在晨霭晚霞中演绎着艺术的嬗变。西浦是一片质朴的土地,养育了不屈的生命;西浦是一片多情的土地,孕育着无限的艺术力量;西浦是一片浓淡相宜的土地,流露着绰约的韵味,除却都市的浮躁与烦嚣……

你是本文的第1730位读者
来 源: 《汕头都市报》2003-07-31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