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潮汕平原的围寨和山区土楼外,先人留给我们的建筑式样还有处于半山地带之间,建筑式样介于围寨和土楼之间的楼寨。围寨、楼寨一般为潮人所拥有,土楼则潮人和客家人各占一半。

    位于潮州铁铺八角楼乡的八角楼寨是一个小型八角“楼寨”,仿佛如一个绣珍的道韵楼,日本东京大学中国住居研究小组著的《中国民居研究》里曾经有过专门介绍。

    八角楼寨建于清嘉庆年间,外型为不等边八角形,中间是一座两进的公厅,住房围绕寨一周共27间,每间分三进,进门是灶间,中间为厅,后为房。大楼里的水井和外形一样,也呈八角形状。大楼座北朝南,以群山为屏障,周围是潮汕平原的“府第式”民居,因而显得较为突出。该楼原已有一角坍塌,现正在维修。

    围寨、楼寨和土楼形态虽不大相同,但它们之间是一种异构同源的关系。异构,是由环境和材料决定的。因滨海的地势辽阔平坦,可以建造规模巨大的“围寨”,而山区山岭多起伏,平坦的地皮少,只能向空中发展,因而建造面积较小而楼层较多的“土楼”。而在半山地带,则建有介于两者之间的“楼寨”。同源,是因为它们有着相同和相似的文化背景,即都是源于中原古代的“坞壁”(或称“坞堡”),到粤东后为适应不同地理环境而做出的不同选择。

    潮人和客家人都声称他们是汉末魏晋大乱时迁出中原的,潮人较早到达粤东,占据了沿海的平原地带;客家人明以后才大规模迁入粤东,当时沿海平原已住满了潮人,故不得不聚居在丘陵地带。

    潮人和客家人到达粤东后,动荡中心灵深处的“恐惧”意识会重新唤起,因而会自然而然地沿用祖先防御的方法,挖壕沟、筑寨墙、设望楼、贮武器、拥私兵,重新恢复中原祖先建造“坞壁”的方式,他们在平原多建起了有围墙的围寨,在半山多建以最外圈的包屋为寨墙的“楼寨”,在山区则建起“土楼”以自卫,汉晋时代的“一宗将万室,烟火相接,比屋而居”的热闹聚居场面在此得以重现。

    路线提示

    可搭乘澄海至潮州的巴士在铁铺下车,再坐摩托前往,自驾车大约需40分钟车程。

    

你是本文的第1894位读者
来 源: 《汕头都市报》2005-01-24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