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尾爷宫——远古衙署伴随汕头从无到有 百年更迭见证市政管理变迁 最新 图1张

    在老市区升平路8号,有一座外表修缮一新的庙宇——龙尾爷宫。它与一墙之隔的天后宫、关帝庙一起,形成了三庙并立的独特文化景观。然而细细追溯其历史,我们发现,这个占地不大的庙宇前身,竟是鮀浦巡检司的衙署。从明代在鮀东设立鮀浦巡检司,直至汕头开埠后迁址升平路8号。鮀浦巡检司作为旧时汕头首个基层政权,是汕头内海湾区早期行政管理的缩影。
    保护城市历史文脉
    龙尾爷宫如今已修缮一新,与天后宫、关帝庙一起,形成了三庙并立的独特文化景观。据了解,该庙宇将在完成内部摆设布置后,于国庆前对外开放。
    但是,对于该庙宇的功能设置,黄赞发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该庙蕴藏着关于开埠初期市政管理的史实,是几百年来汕头内海湾区早期行政管理的缩影,它对于保存城市历史文脉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他建议庙宇内可以开辟一处地方,标挂“鮀浦巡检司遗址”的标识,同时用简洁的文字,将这段历史展示出来,让更多的民众了解汕头的历史。
    衙署变身庙宇
    汕头开埠后,城市各项事业都得到飞速发展,况涉及到与各国外交事务,以鮀浦巡检司的级别和处理事务的能力显然适应不了。于是,同治六年(1867)惠潮嘉巡道决定在汕头设行署管理汕头市政和涉外事务,并于次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署址周围800米,俗称道台衙。由此,存在五百年的鮀浦巡检司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其衙署也由此闲置,人们便在这个衙址上建成龙尾爷宫。
    庙宇由主殿和拜亭两部分构成,这是典型的潮汕庙宇的建筑格局。而龙尾爷宫供奉的神明,民间称为“虱母仙”,亦称邋遢道士,尊称何野云仙师、龙尾圣王、龙尾爷。他原名邹普胜,是元末农民起义将领。元末徐寿辉密谋抗元,起义后曾称帝,并封邹普胜为太师。后朱元璋建立明朝,邹普胜便隐姓埋名,后云游潮州府海阳县、潮阳县、揭阳县一带,以相风水谋生,很是出名。后人为纪念他,便建起了龙尾爷庙。
    在潮汕很多地方都有龙尾爷庙。鮀浦巡检司明代的办公址在今鮀东古村的衙园、清代的办公址在今蓬洲古城的南门,都有龙尾圣庙。现存且修缮一新的衙园龙尾圣庙的格局又与升平路龙尾圣庙的格局完全一致。
    迁址汕头
    开埠的同年,鮀浦巡检司衙门也即从蓬洲所城南门迁至升平路建衙办公,也就是如今已修缮一新的龙尾圣庙。选择这一地点是,因为该处就是汕头开埠的原起点。
    本地学者陈业建《藏身于老市区的鮀浦巡检司故址》一文,介绍了汕头埠鮀浦巡检司的基本概貌:“坐落在升平路路头的澄海县鮀浦巡检司衙门,其上部呈盖山顶琉璃瓦结构,其下部砖墙是传统的贝灰结构,大门之前有道木条护卫栅栏。整体上具备明显的明清官场风格。新庆里的巷道很窄小,宽仅容两三个人并肩行走,呈曲尺型状。当时巷内往北是巡检兵丁的宿舍与员工的住房,与巡检司衙门后壁相联的则是贝灰结构的官员住所。巷道的曲尺型处往南设有一个中小型的木栅栏门,由此门进入是一间设于天后宫与关帝庙围墙后面的巡检司附属机构的办公场所和器械存放处等。”
    守卫一方安宁
    黄赞发介绍说,汕头港前身的是鮀浦港和溪东港,这两个相连的港口早在宋代就是潮汕六大港口之一。明朝廷十分重视海运,鮀浦巡检司的设立便十分重要。
    从民国期间曾担任广东省议会副会长的陈述经在《汕头市前身鮀浦市旧墟考古》一文中的介绍,我们基本可以窥见巡检司的职权范围。
    文中说:“旧鮀浦司衙址在西门,沿称衙园。围墙外角有福德祠,宫侧有更楼,已塌;宫前为盐厂旧址,沿称盐厂巷。”“鮀浦巡检司,在溪东大港驻水师,存有官衙遗迹,铳城于民国后始为官产局拍卖拆除。”而铳城所在的位置则是“由鮀江入溪东大港处,为鮀江入内地要塞”;溪东港所驻处水师守备,“为此一地区母汛营地,其子汛烟燉台,斥堠北由北门乡至水吼桥之庵埠,西至山后之小坑”。“鮀浦巡检司为出入海港商场,防御重镇要地,驻百户一员,率兵守卫。”
    清初,清廷为防范台湾郑成功的反清势力,采用“沿海居民内迁五十里,以杜绝汉人接济郑氏”的做法。这对于富庶的潮汕地区无疑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而作为一地商贸、物流中心的鮀浦市,其损失就更难言喻了。在内迁过程中,鮀浦巡检司署因荒置而衙门遭拆毁。直至康熙二十三年,清廷收复台湾,海禁解除,沿海建制恢复。但鮀浦居民回迁之后,巡检司无力展复,乃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在当时澄海知县王岱的主持下迁入蓬洲所城内,于南门择地视事。
    经此重创之后,鮀浦巡检司日渐式微。但是,随着汕头开埠,鮀浦巡检司又一度重焕光彩。一是行政上明确汕头埠仍归属鮀浦巡检司管辖,二是司署从蓬洲城迁移至汕头埠,开启了鮀浦巡检司的全新历史阶段。
    汕头首个基层政权
    龙尾爷宫的前身,是鮀浦巡检司。而提起鮀浦巡检司,则不得不提汕头的由来。据广东历史学会副会长黄赞发介绍,汕头是由鮀浦沙汕堆积慢慢发展至小渔村的。明朝嘉靖年间,鮀浦海面浮出沙汕数条,才开始有人在此耕作生活,这便是汕头的由来。有了民众居住,就需要有相应的管理,于是,明洪武二年朝廷便在鮀浦市乡(今鮀东村)设立鮀浦巡检司。
    由此可见,鮀浦巡检司是汕头首个基层政权。这个基层政权跨时长达几百年。自明朝伊始,虽然中途因海禁曾荒置,但直至开埠前的小渔村沙汕头,以及开埠早期的汕头埠都归属澄海县鮀浦巡检司管辖。1860年,汕头开埠后,小渔村逐渐形成国际性港口埠头,必然需要当地行政上的有效管控。为汕头埠老市民所熟知的清末时期承担汕头埠市政管理的“惠潮嘉分巡兵备道”,在汕头建署办公是同治七年(1868)。从开埠到道台署设立的七、八年之间,汕头埠的市政管理就依赖鮀浦巡检司了。

你是本文的第1616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都市报”2017、9、2
作 者: 周晓云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