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挽面”是一种流传于潮汕民间、用纱线拔除脸上汗毛的古老美容方法。曾几何时,在大街上总能看到,坐在板凳上的挽面人为陆续前来的人“美容”;还有走街串巷的挽面人用悠长的声调婉转地吆喝:“挽面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民间手艺日渐失传。近年,这门“绝活”似乎又重出江湖。市区“挽面”店生意日益红火,不仅中年男女喜好清理“面子”问题,连10多岁的“学生哥”、“学生妹”也纷纷找上门。 古老美容法重现市区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市区广厦新城天竺园一间几十平方米的店铺,门口一块红色“挽面”招牌赫然可见。走进店里,店主林彩銮正在招待一对母女。小吴当天晚上准备回大学读书,因此妈妈赶紧带她来做下“美容”。“要不是上午下雨,平常这时候挺忙的。”今年35岁的林彩銮是潮州人,年轻时跟着姑姑学艺,至今已有10多年的经验了。 与现代美容壮观的仪器相比,林彩銮需要的仅是一根线、一块白色的“助粉”以及一根消过毒的镊子。只见她在小姑娘的脸上涂上一层厚厚的白粉,在左右两个手指上套上指环,用线在左手食指上绕几个圈,牙齿咬住一个线头,右手捏住另一线头,约呈九十度角,形如剪子。 双手一拉一合,一松一紧, 线圈先是清除眉毛底下的杂毛,再从额头顶端开始,行遍整张脸。约摸15分钟后,第一道程序便完成了,脸上的汗毛被“连根拔起”,小姑娘的脸蛋显得更加细腻了。 林彩銮告诉记者,从清朝起,“挽面”于潮汕民间广为流传 。据了解,以往妇女只有逢年过节才会“挽面”美容一番,而女孩子在结婚前夕才可以挽面,俗称“修容礼”。 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这种传统“美容”方法仍受到青睐,但随着美容技术的日新月异, 进入90年代后受到“冷落”,挽面行业也逐渐凋零,成为一门“绝活”。如今像林彩銮一样以“挽面”为生的已不多见。 学生哥也“挽面”去粉刺 “2008年7月全家搬到汕头后,我就在小区租了店面做起‘挽面’活。”林彩銮告诉记者,头两个月上门的都是家庭中年妇女,与传统单纯的“挽面”功夫不同,她从姑姑那继承来的手艺还有祛青春痘等效用。面对记者的疑惑,林彩銮解释,“挽面”其实是面部的“清道夫”,除去细毛的同时,还清除了阻塞毛孔的垃圾,促进面部血液的循环,当然还得配上她的秘方——青草面膜。她介绍道,这是她姑姑以及她10多年来的经验成果。她用20多种青草熬制酿成青草粉,待第一道“挽面”工序完成后,给顾客敷上“青草面膜”,“能够及时收缩毛孔”,林彩銮告诉记者,这些青草粉都是天然可食用的,没有添加化学成品。 正是这道独家“秘方”,大大地拓宽了林彩銮的“挽面”市场,不仅中年男女喜好清理“面子”问题,10多岁的“学生哥”、“学生妹”纷至沓来。去年一个17岁的男孩子在汕头打暑假工,经亲戚介绍,他来到店里“挽面”,“当时满脸都是痘痘,整整两个月,他一边打工,一边往我这跑,”林彩銮笑着说,直到开学,脸也就好得七七八八了。所以有时放学后,附近学校的学生总三五成群地跑到她这儿“挽面”。顾客中,年轻群体的比例占40%之多。据她介绍,现在店面的生意越来越好,忙时一天得给20来个顾客“挽面”,靠的还是口碑相传,还有顾客专门从外地跑来。她告诉记者,有一个二十几岁的浙江姑娘在美容上投了重本后,却遭遇“毁容”,经她本地朋友介绍,她来到汕头专门在附近租了房子,16个月来天天跑到林彩銮店里做“传统”美容,最后欣喜而归。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