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泽华作品集
张泽华
作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传记文学协会会员,出生于普宁一农民家庭的张泽华自小就与文字结下不解之缘。在几十年忙忙碌碌的工作之余,他始终没忘从小就在心里扎根的志趣与理想。正像他所言,没有文学爱好就没有他的今天。退休之后的张泽华,一头扎进文学创作之中,着手写作中、长篇小说和报告文学。
日前,张泽华接受记者专访,聊人生、谈写作。眼前的他温文谦逊,沉稳低调。无论是回忆当年的经历,还是说起作品的创作初衷,他的风格一如既往地直率。
工作之余 文学创作从未停步
张泽华告诉记者,在农村长大的他从小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看电影和写作。“那时刚上初中,我写的第一篇习作被电影院刊登在宣传栏上。”回忆起当年情景,张泽华双眼放光。
十来岁时,张泽华抱着尝试的心态,把自己写的小说《贫农心事》投稿给《汕头日报》韩江水版。两个月后,他有位跟报社编辑熟悉的同事,从汕头回到普宁县城时告诉他,“听说日报最近要刊发你一篇小说。”获此消息,张泽华连续三天踩着单车到县邮电局门口读者阅报栏寻找,结果大失所望。就在他心灰意冷时,文章见报了。原来,韩江水版面是逢周日见报。张泽华备受鼓舞,带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儿,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写下来,虽然文字上并不成熟,但却是难得的锻炼,作品陆续见诸报端。
21岁那年,张泽华被县组织人事部门发现并吸收为国家干部,到普宁县文化馆当创作员,后来又先后调到公社党委办、县团委等处,从此开启了他的从政之路。这期间,他不但工作和文字有关,在文学创作方面也一直没有停止过,创作的报告文学、小说等作品,被频繁刊登在各种媒体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连续八年 组织文坛名人来汕采风
近些年来,张泽华把主要的心血放在市公益基金会上,策划了很多公益品牌。邀请中国著名作家到汕头采风,就是由该基金会组织的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公益项目。为充分展示汕头改革开放的新气象、新面貌,2014年,张泽华组织文坛名人来汕采风,而后每一年均邀请作家名人来汕,至今已坚持8年。汕头先后迎来近50位文坛翘楚、文坛大咖,他们的足迹踏遍港口工地、企业学校、新街老巷、海岛乡村、名胜古迹,深入触摸汕头城市发展的脉搏,汲取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充分感受到了汕头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
蒋子龙、谭谈、叶辛、叶延滨、朱秀海……几年来,作家们通过多角度地发掘创作,用手中的笔描绘汕头发展新成就,展现奋进之美,把汕头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知名的景区景点,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向海内外读者宣传推广,引起热烈的响应,对于扩大汕头的影响,提高知名度、美誉度,促进汕头产业做大做强,起到积极作用。“品鉴岭南——中国著名作家汕头采风活动”,成为汕头市文化品牌推广的一大盛事。在这个过程中,张泽华和这些作家都成为了好朋友,他坦言非常幸运,也很开心。
在“品鉴岭南”中国著名作家广东行活动中,张泽华特意踩点挑选了大南山革命历史纪念馆、红场公园、大南山石刻革命标语、英雄石洞等红色景区作为参观点。他表示,彭湃、徐向前、李富春、邓发、古大存、方方等在潮汕领导过革命斗争,留下了光辉的足迹,汕头宝贵而丰厚的“红色家底”成为作家取之不尽的题材宝库。
著名作家朱秀海作品《红色的汕头》刊发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文章以作者在潮南区红场镇大南山革命根据地遗址追寻红色足迹的所见所闻,还原烽火岁月中革命先烈和老区人民一个个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在更高更大平台上更生动地讲好汕头的红色故事。
担任公益基金会会长期间,张泽华把公益之光聚焦在帮助困难特殊群体和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上。接任会长后,他第一件事就是深入农村、社区调查,发现有近800名少年儿童家庭,因父母一方病故或车祸等原因,孩子由亲戚代管或无人管,是事实孤儿但又不被列进孤儿关养政策。于是,基金会给予这些困境儿童每月300元的生活支持。到了第四年,国家把事实孤儿也国家资助行列,每月给予500元的生活费。在全市的困境儿童中,有数十位考进大中专学校,基金会一路关爱,给予学费、生活费的连续资助。如今已有30多位学生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2016年起,潮汕有上千个寻亲志愿者致力于为潮籍老人寻亲,但却苦于没有经费。基金会了解后决定予以支持。张泽华带着志愿者翻山越岭六进江西、福建18个县区,与当地志愿者合作寻亲。2018年,基金会跟汕头电视台合办《梦归潮汕》寻亲栏目,每周一期,共举行了100期,收视率连获前三名。
自2013年起,公益基金会连续八年与中科院“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组委会合作,至今已邀请38位中国著名科学家走进汕头中小学校开展300多场次的科普教育,在校园掀起一股学科学的热潮。
四本著作 饱醮深情抒写家乡情怀
多年来,张泽华笔耕不辍,其笔触所及或激励年轻人奋发有为,或针砭时弊,为不公的社会现象发声。他的文学作品涉及领域宽广,体裁多样,题材却大都选自家乡。他一直践行着作家的初心,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作品频频发表在全国、省、市的报刊杂志上。至今,他已出版发行《这方热土》《大潮的呼唤》《南海涛声》和《那年那事》四本著作。
《点赞!国家级专利发明人》《王佩君和外砂李厝集义福利会》《纪耀宏的故事》……从去年下半年至新年春节前,张泽华深入企业和红色老区采访,撰写出《挺拔青松耀红场》《抗战时期的潮汕华侨》《辛亥革命时期的潮汕华侨》《潮汕侨乡的春节》,以及赞颂为汕头工业发展而研发国家专利产品、热心潮汕公益慈善事业、关爱贫困大众的人和事的报告文学、散文十多篇。仅从2021年八月份至2022年初,作品连续五期被中国侨联杂志《海内与海外》刊登,被《中国报告文学》、香港《紫荆》杂志、北京《中国法治新闻报》等选登13篇次。
“我喜欢写那些发生在我身边的人和事,记录平凡人物最真实的一面。”在张泽华笔下,每个人物都那么鲜活,每一个平凡人身上都有着不平凡的故事。谈及未来的创作计划,年逾六旬的张泽华充满激情,表示计划再写两部小说,书名分别暂定为《天地良心》和《女人也疯狂》。“我十分热爱生于斯、养于斯的这片热土。”张泽华说,他会坚持撰写潮汕历史文化以及那些发生在城乡之中的带着喜怒哀乐的故事,用文字记录和传播传统文化,讲好汕头故事。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