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学期开学在即,又有一批新生即将走进校园。旧时,第一次入学读书是要行入学礼的。因为潮汕人对于孩子的入学读书是十分看重的,当孩子长到6至8岁时,家人便将其送到学堂读书,祈望孩子能通过读书出人头地,走向仕途,光宗耀祖,因而也就有了民间入学读书的习俗出现。这既是长辈对孩子的祝愿,也是长辈们对孩子寄予的期望。
开书早餐 寓意深长 寄予厚望 潮汕地区将小孩的第一天入学读书,称之为“开书”,饶平人则称为“破学书”。在人们的眼里,“开书”应有所讲究,应开个好头,因而也就有了约定俗成的入学礼俗。这些礼俗虽然各地繁简有异,但还是有比较一致的。 大凡小孩初次入学读书,一般都是要择定吉日(旧时入私塾读书没有固定的时间),让孩子穿上新衣和红鞋子,早餐吃上几道菜:一是猪肝切片配上糖和葱、芹菜炒熟,或者是豆干(豆腐干)块配葱、芹菜、糖炒熟,以“芹”与“勤”谐音,“葱”同“聪”谐音,“肝”同“官”谐音和“豆干”象征官印等,寓意勤奋上进,读书会聪明、开窍,长大能做官;二是煮熟的龙箭鱼或鳞鱼,以“鳞”与“龙”谐音,取义孩子将来会跳龙门,出人头地;三是一对红色鸡蛋,寄意于孩子能中“双元”。 进孔子门 行开书礼 请师起名 吃过早饭,家长即备带上祭祀物品,即糖葱(一种由白糖制成的多孔糖果,寄寓孩子读书会甜而通的意思)一盒、青葱一束、红鸡蛋一对、麒麟贴(写有祷祝词及姓名)一个和笔、墨、纸、薄等,同孩子一起高高兴兴来到学校(旧时多是私塾、书斋,后来才称学校),在设有“大成至圣先师夫子神位”处,摆开备带的祭品后,即教孩子焚香叩拜孔子,祈求孔子收其为弟子,并请老师对其多关照。这样,孩子便算为进了孔子门。家长又带着孩子来到课(教)室门口,向先生(老师)鞠躬后,便可进入课室。孩子进入课室后,即把糖葱分送给老师和同窗(同学),以示进了孔子门的孩子要尊敬老师,团结同窗,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入学的当天或几天内,还要请先生给孩子起书名。有了书名,孩子在学读书期间便使用书名。若是遇上每年的八月廿七的孔子诞,新入学的学子还要参加庆祝活动,列队齐唱《孔子歌》,祭祀孔子等。 仿效状元 名抱红公鸡 穿红木屐 明嘉靖年间,海阳县东莆都山兜乡(今潮安县金石镇仙都村)的林大钦,自幼聪颖。入学的第一天,家贫的林大钦穷得连一双红鞋也没有,林大钦只好穿上一双红皮屐上学。又有一天,他在上学途中,见到一位懂诗文的汉子,在一只公鸡旁边写着上联:“公鸡头上髻”,要围观者对出下联,若对得好,以公鸡作为奖品;若是对得不好,就要赔他十文钱。林大钦看到很多人都白白输了钱,便上前跃跃欲试,可是衣袋空无分文。正在踌躇间,那汉子观他乳臭未干,便说:“你若对得上,我把这公鸡白白送给你;若是对不上,我也不收你分文。”在众人的鼓动下,他马上应对,脱口说出了下联:“母羊颌下须”。博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喝彩声,都称赞他日后定会有出息。当林大钦抱着那只大公鸡赶到学堂时,同学已经在上课,他只好抱着那只大公鸡走进课室。不出所料,年仅21岁的林大钦便高中状元。 后来人们便仿效状元林大钦的做法,脚穿红木屐入学,手抱红公鸡进教室。于是,在潮汕地区如潮州、揭阳等地也就有了小孩入学第一天脚要穿红木屐,手要抱一只大红活公鸡去拜孔子爷这一奇特习俗。寄望孩子读书会聪明、有出息,让孩子读书有个好兆头。 入学礼俗也会因时因地而异,开书礼在民国时期便逐渐废除,解放后,学校也不再设孔子位;现在,红木屐也淡出人们的视线,但一些习俗仍继续沿袭下来,如让孩子穿新衣、新鞋,早餐吃豆干配糖、葱、芹菜等煮的几道菜,由长辈带孩子去入学读书等等。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