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花园”与“圆锁” 最新 图1张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民间的“乞巧节”和我们潮汕人独有的“出花园”、“走仔节”和“公婆母生”,其中“出花园”其实就是潮汕人的成人礼。
  成人礼作为我国的一种传统习俗,自古至今一直在民间流传。古代中原人的成人礼对于男孩子称“冠礼”,对于女孩子称“笄礼”,分别在二十岁和十五岁时举行。《礼记·曲礼上》和《礼记·冠义》对男孩子的成人礼分别是这样记述的:“二十曰弱,冠”,“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冠”指行冠礼,“字”指取表字;而《礼记·内则》和《仪礼·士昏礼》对女孩子的成人礼则是这样记载的:“(女子)十有五年而笄”,“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经学家郑玄对这两种成人礼有这样的注解:“笄女之礼,犹冠男也”。由此可知,古代界定男女青年是否成人的年龄层次虽然不同,但是在行成人礼的同时也为其起“名”以及行成礼之后便可谈婚论嫁等方面是相同的。
  潮汕人的“出花园”是否源自古代的这种“冠礼”和“笄礼”似乎还无从考究,但是从与“出花园”相关的一些传说可知,潮汕人的成人礼也是自古有之。首先,孩子在“出花园”时有拜“公婆母”的仪式,传说这一仪式是从宋朝的仁宗皇帝封“公婆母”为孩子的保护神之后才有的,宋仁宗于公元1023—1031年在位,那么这一传说至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其次,孩子出花园时“穿红屐”和“咬鸡头”的习俗,传说起源于潮汕的文状元林大钦于明嘉靖四年(1525)出花园的故事,这一传说至今也有近五百年的历史。尽管这些都是民间传说,但也反映了“出花园”这一潮汕风俗流传年代的久远。
  尽管“出花园”是潮汕人所共有的,但各地所举行的仪式礼节却不尽相同,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同乡不同俗”。特别是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由于人们对传统文化、民间风俗的轻视和淡薄,不少人对潮汕人的这种成人礼已经不那么重视,因而一些“礼节”、“仪式”已经不广为人知或失传了。比如过去出花园的孩子在七月初六晚上洗完红花水澡(在洗澡水中放置石榴花,仙草)换上新衣服后,必须等到次日即七月初七早晨拜完“公婆母”、吃过“花园桌”后才能走出自家家门,现在几乎都没有这种讲究了。当然,在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主张“取其精华,舍其糟粕”而不应该照搬照学。像古代青少年在举行成人礼之后便意味着可以谈婚论嫁,这在现在我国的《婚姻法》是不允许的。
  除了潮汕本土现在保留着“出花园”这种成人礼之外,还有一种与这片土地有着一定历史渊源但不在本土流传的成人礼——圆锁。
  也许现在还有很多人不知道,揭阳的先贤、现在有史可查的首任县令史定,因有功于朝廷,被汉武帝赐姓“揭”,赐名“猛”,成了海内外揭氏华人的始祖,“圆锁”就是这个族群的成人礼。据了解,揭氏族人在他们的孩子出生后都要为孩子挂上一把铜质或银质的锁状饰物(相当于潮汕人的“壶桶”〈公2〉银项链),用来驱邪纳吉,保护孩子平安健康,到了孩子十二周岁生日那一天便要为孩子“圆锁”,也就是为孩子解下饰物,意味着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与潮汕人的“出花园”仪式相同的是,“圆锁”时孩子的外婆同样要给外孙送来一只雄鸡,若干对鸡蛋,一套新衣服,两双鞋子,两双袜子等礼物,亲朋戚友也要前往祝贺,主人一方要摆设宴席招待亲友,以示庆贺感谢。笔者向我省的湛江、福建的连城、江西的南昌、湖南的岳阳等地揭氏乡亲进行咨询时了解到,目前湛江、连城等地的揭氏族人现在基本上都保留有这种成人礼,其他地方有的解放后就没有流传,有的现在已经淡化。另外,揭氏族人在“圆锁”时为其孩子起名字的时候,大多还保留有用他们的辈序作字眼的传统,因而到现在,揭氏族人见面时互通名字之后,基本上便可知道谁长谁幼,这是难能可贵的。
    潮汕人的“出花园”和揭氏的“圆锁”这两种成人礼既有着相同之处也有着不同的地方,它们相互之间是否有着内在的联系和传承关系,这些都有待专家进一步考究。

你是本文的第3635位读者
来 源: 《揭阳日报》2007-08-21
作 者: 陈奕波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