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广东省古村落保护项目工作的研究成果,姚望新著《汕头:探秘古村落》(下称“该书”)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介绍汕头古村落的深度著述。
该书的主体内容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普及和解读古村落文化知识,下编撷取7座较具代表性的古村落作具体的介绍。全书图文并茂,信息量广,资料性强,可读性高,对传统村落的建设、优化工作不乏现实意义。
由面及点 追溯汕头文化的精神脉络
与其他地方一样,汕头村落的出现,也是伴随着人口的聚居逐渐形成的。概略言之,汕头人口的较大规模流入始于永嘉南渡,晋时范氏士族便徙入潮阳,东晋设置义安郡,本地区有了目前能见到的首条人口数据,大约南朝陈时,人口规模估计达到历史高点,此后,包括农耕礼乐、家国情怀等在内的中原汉文化逐步成为社会主流,是为“衣冠避难,多所萃止,艺文儒术,斯之为盛”。(《通典·潮阳郡》)兵燹轮回,人口时有起伏,宋室南迁,携来新一波移民高潮,目前不少聚落,可溯源于此。明清时期,宗族大姓修谱牒、祠堂靡然成风,遂为今天的“古村落文化”添上丰富的文字、实物注脚。
该书由此总结出汕头村落形成的“四种方式”,分别为“在潮为官、直接入籍”、“名人致仕之后选择潮汕”、“逃避战乱,南迁入汕”、“因人口增加而就近建村”,便基本涵盖了上述内容,作者并以张道宗、卢侗、陈洪进等落籍创村为例进行论述,娓娓道来,言简意赅且不乏学术性。
村落、城镇形成的进程,同时是当地之原有文化与外来文化融合、进而形成特色地域文化的过程。汕头拥有8000年以上的人类居住史,其海洋文化与农耕文化有机交融之文化特性,开放、包容、流动、创新之城市精神,在村落形成中逐步建构,自然在今天的“古村落文化”中有所体现。
该书“上编”10篇系列性独立文章,便是对这种文化、精神的诠释。其中除了《古村落因何而来》篇专注于村落成因外,其他9篇,均各树主题,从村落建筑以及附丽于村落的宗祠、侨、民俗风情、生产工艺、美食等入手,对多姿多彩的文化进行泛性解读。下篇,则进一步,将上述文化、精神置于7座代表性村落中进行具体描述。这样,全书由“面”及“点”,大抵涵括了与古村落相关的历史人文知识,以及历时性演化的汕头文化特性和文化精神。
惟精惟深 古村落与非遗文化相得益彰
该书存在大量的田野调查成果,除了各村显而易见的建筑景观之外,还搜集、记录了不少民间故事、民俗活动等。以民间故事为例,全书仅情节丰满、内容完整的便达13则,此外,尚有一些短小精悍者散见于各篇。应该说,这些故事未必是首次刊载于书册,但这回却是一次良好辑录,对今后民间文艺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无疑大有裨益。
该书介绍村落历史人文大抵上惟精惟深。以澄海上窖为例,其附近形成聚落的时间不迟于宋,“宋咸淳进士京府尹中孚隐居于此”。(《(乾隆)澄海县志》)目前能见的古澄海县志都纂修于清代,其时“上窖(玉窖)”村名已屡见不鲜,仅《(嘉庆)澄海县志》便出现20次,内容涉及堤涵渡口、汛防驻兵、急递铺驿、姚氏府邸、名人陵墓、烈女节妇等,这些该书都有所述及。作者且更进一步,利用谱牒材料和宗祠建筑信息,对村中数个主要大姓进行扼要溯源及简介,为充实史料提供线索。
该书还注意到古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关联性,认为两者是相得益彰的“鱼水关系”,并专文以及在书中各村相关情节予以介绍。目前汕头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3项、省级非遗项目21项、市级非遗项目70项,数量并不算多,尚有比较大的发掘潜力,这与缺乏宣传及整理工作等不无关系。该书有所谈及的非遗项目,多数为区一级,知名度及相关材料都相对较为欠缺,作者口述历史式访谈,新闻报道式陈述,以及图文并茂的介绍,庶几令读者一目了然,同时对今后非遗项目材料梳理和申报工作大有帮助。
亲切可读 字里行间显文化自信
该书架构分明,主题突出,在“文字可读”“观点可读”“情感可读”三个可读性维度均体现出高水准。
文字可读。该书大体应用新闻写作、深度报道的手法,其文笔简洁,语言凝练,突出各篇主题,并小标题将众多的材料分门别类地组织,令行文条理清楚。以“东湖”村为例,潮汕现存较早较完整路碑碑刻,显示出这里的聚落不迟于嘉定初年,现能见潮汕最古老完整县志《(隆庆)潮阳县志》,则明确记载了“东湖”名,称这一带“多健儿”、“精悍,视死如归”、“煮海为盐,下广为生”。基于此,《东湖:打造最美侨乡》篇围绕海洋文化、侨文化,有条不紊阐明该村“从何来”“怎么样”“将如何”的问题,读起来毫无枯燥感。
观点可读。该书推出了若干新观点,值得一提。例如,在《侨乡史关联开埠史》篇中,作者强调了汕头开埠与海上迁徙的关联性,并注意到,传统从事海员职业的葛洲、东湖等在一众侨村中有着独特性。按1980年代前期的调查,包括方志载称的“华侨海员之乡”澳头在内,这片区域有着丰富侨资源,葛洲、东湖的侨胞分别为5100、3000多人,澳头住民则80%以上为侨眷侨属,目前香港一百多个潮属社团中,这三乡是少见的各设有同乡组织的村落。作者并以此立论,夹叙夹议,阅读起来自然顺畅。
情感可读。该书字里行间闪烁着真挚情感,无论是作为大标题的“古村落留住了舌尖上的记忆”,还是不起眼处的“可从一个侧面窥见先人的智慧”,无论是直抒胸臆式的“一个当时不足4000人的村落,竟然建了这么多的祠堂,由此可见潮汕人对祠堂的重视程度”,还是呢喃细语般的“汕头的古村落是如此奇妙。……只有走近它,仔细品味,才有收获与惊喜”,均能感受作者情怀,也反映出作者对汕头古村落乃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推崇和浓郁情愫。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