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嘴巴,潮汕话叫做

(碎),写作“嘴”。但福建省的方言专家喜欢写作“喙”。“喙”也是嘴巴的近义词,“无容置喙”就是说不上话、搭不上嘴。而且,“喙”《广韵》去声音“昌芮切”,潮汕话对应之可以拼切出

(碎)这个读音。但我们认为,“嘴”字《广韵》上声音“即委切”,相近,而且大家都用习惯了,用“喙”字反而读不出

(碎)的音而读成

(卉)了。所以,我们下面还是写作“嘴”。

    说话的能力,潮汕话往往把“嘴”和“舌”连起来叫做“嘴舌”,如说:“伊个嘴舌怪加,人呾话伊怪好插嘴(她喜欢说话,人家谈话她老要插嘴)。”其他如“恶嘴毒舌”(说话歹毒,爱骂人)、“嘴甜舌滑”(会说好听话,见人就打招呼)等等。也作“嘴舌囝”,以形容“小舌头”。如说:“伊支嘴舌囝怪甜。”有些关于用嘴和舌来表示说话的词语,古汉语有,其他兄弟方言也有,例如:

    “嘴尖舌囝利”指伶牙俐齿、会说话,也指言辞尖利,如:“只个珠娘囝嘴尖舌囝利(这个姑娘口齿伶俐,很会说话)。”“利”在这个词组中读白读音

(来7)。表示刀具等锋利的意思,潮汕话口语都说

,“支刀怪利(这把刀很快)”、“钝刀出利手(刀虽然钝,但使用它的人刀法很好)”等等。但在普通话词语“锋利”“利剑”等则文读为

(丽)。

    “嘴尖”指说话尖酸刻薄,最迟在宋代已有用例,宋·王明清《挥麈后录馀话》卷二:“子嘴尖如此,诚奸人也。”此后,一直沿用不辍。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沈小官一鸟害七命》:“这小狗入的,忒也嘴尖!”又作“嘴尖舌快”,或“嘴尖舌头快”,元·李寿卿《月明和尚度柳翠》:“饶你嘴尖舌头快,依然跟我墨路来。”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四十三回:“单管嘴尖舌头快的,不管你事也来插一脚。”又作“嘴尖舌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第五十一回:“嘴尖舌薄,谈论人的是非。”上引各例“嘴尖”皆带贬义,潮汕话则只是中性词。“舌头快”与“舌囝利”意思相同,刀具锋利也叫“快”,如“快刀斩乱麻”等。

    口蜜腹剑,潮汕话口语具体形象化为“嘴舌囝甜甜,尻仓后插支弯钩镰(嘴巴似蜜甜,背后插把钩镰)”。“弯钩镰”,古代只叫 “钩镰”。汉·扬雄《方言》卷五:“刈钩,自关而西故谓之钩,或谓之镰。”《汉书·循吏·龚遂》:“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无得问。”《淮南子·汜论》:“木钩而樵。”高诱注:“钩,镰也。”由此可见“钩”、“镰”乃同物异名,潮汕话合呼之为“钩镰”。

    花言巧语、说谎,潮汕话叫“花嘴”,也叫“花嘴白舌”“花猫白舌”等等。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这都是刘四妈这个花嘴,哄我落坑堕堑,致有今日。”清·张南庄《何典》第五回:“却说那形容鬼的家婆,叫做醋八姐,是个小人家出身,嘴花捩撇的专喜嚼舌头根,不甚贤惠。”也有作“花嘴花舌”,明·天然痴叟《石点头》:“那凤奴年已一十五岁,已解人事,见孙三郎花嘴花舌,说着浑话。”又作“花嘴利舌”,《西湖二集》二十四:“欺世盗名、花嘴利舌,后来侥幸中了进士。”也作“花猫巧舌”,《西洋记》第二十五回:“天师道:‘那个听你这个花猫巧舌?’”由此可见,潮汕话这个“花嘴”“花嘴白舌”“花猫白舌”也是有来历的,吴语等其他兄弟方言有近似的说法(广州话也有“嘴花花”等俗语)。

    关于“嘴巴”的俗语,还有其他一些。例如:

    路在嘴,谓“不怕不识路,只怕不开口”。只要自己肯问别人,什么路都能问清楚,如:“路在嘴,后生后囝底块啰敢去(路就在嘴上,青年人哪里都敢去)。”《水浒后传》第十八回:“穆春道:‘不消多说,路在口边。’”清·俞万春《荡寇志》第八十回:“真是‘大路生在嘴边’,腾蛟陪着小心,见人便问。”“路在口边”、“大路生在嘴边”均与潮汕话的“路在嘴”同出一辙。

    斗嘴水,读成

(岛3 碎虽2),斗嘴的意思。嘴水,口水的意思,“水”字读

(虽2),在女孩子漂亮一义中“水”也读此音,如说:“个珠娘囝生来怪水。”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中的“水”也是台湾闽南话,表示漂亮,与潮汕话一样。“斗”则音

(岛3),比赛的意思,如“斗闹热(凑热闹)”、“走斗猛(赛跑,看谁跑得快)”等等。

你是本文的第563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7、1、1
作 者: 林伦伦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