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字排开的金财合侨宅成为一道亮丽风景
充满文化气息的石门楼
探究蓄水池的过滤设置
侨宅引来不少探访者
大宅里设置了地下防空洞
建筑结构密实坚固
鸟瞰后溪村
建筑装饰精雕细琢
建筑装饰精雕细琢
每当提及澄海隆都的侨宅,人们都会想到“陈慈黉故居”。其实,在陈慈黉故居附近的后溪村,还有一座占地面积超过10亩的侨宅——金财合内,可以和陈慈黉故居媲美。坊间有“财合的厝无慈黉多支,慈黉的厝无财合橂”的顺口溜,可见两者各有所长,各领风骚。近日,笔者来到后溪村,探访这座百年侨宅的绰约风姿。
占地7000平方米厅房共百间
“金财合”侨宅由各3座“老式厝”和“新式厝”,以及2座“下山虎”组成,占地7000多平方米,共有厅房100间,其建筑规模不算很大,也并不小。
如今,居住在“新式”侨宅的是86岁的林惠琴和77岁的金汉侨。据他们回忆,祖辈金财合(1866—1945年,名财林,字潜树)因生活所逼,20岁时前往泰国谋生。经过多年奋斗,事业有成的他萌发回家乡“买田建房”的念头。林惠琴是金财合的孙媳妇。她告诉我们,这一侨宅是祖辈做了两趟火柴生意发了大财后回家乡兴建的。当年建造房时, 是用竹筐装上“龙银”付还工人工钱的。
据金氏义添祖祠内的碑刻记载,民国八年(1919),金财合和金潜长(财木)、金潜淑(财气)三兄弟联袂在后溪村东南面,兴建义添祖祠1座,“头落”大宅1座,开挖宅前池塘;金潜淑(财气)又独资在祖祠东侧建“尾落”大宅1座,形成“三壁联”建筑布局。“三壁联”不但有前庭,而且有后包,还有木楼。其间,楹柱林立,联对佳句多多。动物花鸟,木雕石刻,随处可见。漆金刷绿,高度保真。镶花嵌鸟,檐牙高筑,风采依然。更为奇特的是“三壁联”大门楼连火巷厝二楼外墙,密布一个个枪眼,甚为罕见,这是专门为防盗防贼而开设,可见当时建宅者安全防范意识之高。
值得一提的是,义添祖祠是后溪14座金氏祠堂最“年轻”的一座,堂号“奉先堂”,乡人称为“财合祠堂”,奉祀潜树、潜长、潜淑之父义添公。祠堂内楹联全部以奉先冠首,比如:“奉上有礼仪入门须谨;先人立德泽后嗣莫忘。”“奉前哲之格言得顺乎亲方可为人为子;先修身而慎德克端其本无忝乃祖乃宗。”等等。仔细品读义添祖祠楹联,发现大多是告诫后人孝道为先,毋忘根本,崇德尚文,遵礼守法,无异于治家格言。
建筑中西合璧用料精良
1935年,财合家族人丁越来越多,金财合让长子金炎利带着自己设计的图纸,从泰国回到后溪,在“三壁联”宅院相邻处再择地,相继新建了三座“四点金”式的“五间过”双层大宅。首座仍然采用灰木作结构,屋顶、走廊、厅堂,全部均以方形杉木为楹梁,上面铺上高级的青瓦、红砖、白灰等建筑材料。加料的石柱、石门斗、石窗框,配上青色的花瓶栏杆,色彩简约,坚固宜居。门额书写着“派衍江南”,标明家族的历史渊源。而随后建成的第二、第三座大宅则冠名“树祖家塾”。格局为传统的“五间过”,而建筑结构则是中西合璧。用料除屋顶采用杉木外,其它都采用水泥钢筋结构和石板、石柱。宽厚的石门斗、石窗框,通巷、天台的花架、石椅采用的都是厚实的花岗岩石板,给人厚重坚固、牢不可摧之感。三座大宅,大门一开,往来互通,楼上楼下,四通八达。屋顶瓦棱临近天井处,还用水泥铺设了约半米宽的通道,供巡更报警、逃生之用。站在屋顶向下望,每一座的天井都很有纵深感,犹如民间游戏用泥土捏成的“塗龟甔”,故这三座新宅又被人称为三个“塗龟甔”。林惠琴老人说,她22岁从潮安江东嫁至后溪金家,生活了64年,以前天井还架设有钢筋防护网,上面可坐人,牢固程度可想而知。这三座新宅全部于1936年建成,用料精良,用艺精细,固若金汤。
1936年,金财合还利用“边角地”先后建了2座“下山虎”和一排火巷厝。至此,财合家族先后建成的大宅,既独立又相连,主人命名为“树竹里”。“树竹里”石门楼也是一景,门楼由纯石材建成,规模不大但结构紧密,其冠首联为“树业良规克勤克俭,竹林深处可读可耕”,成为到此一游的游客喜欢细细品味的名联。
宅院上设守望台下有防空洞
笔者了解到,这座侨宅还建有“两高”和“两低”。“两高”是高高在上的更楼和屋顶的蓄水池;而“两低”则是两个防空地下室。
建于第二座“塗龟甔”楼梯间之上的更楼,是金财合新旧大宅的制高点,为保护家人的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大宅里设置防空洞,洞里辟有通往隔壁的逃生通道,也是这座侨宅的独特之处。
在侨宅主人的带领下,笔者借来照明灯,从两座西式大宅相邻处一个小门进去一看,发现很像现在的楼梯间,左侧堆满破旧家具杂物,右侧就是黑乎乎的地下室,具体多深难以估计。于是,我们再到另一座的“尾间”探看,格局跟前面一间相同,借助灯光,往下走了近十级台阶,发现里面积了30多厘米深的水,阻碍了我们继续向下探寻。但借助灯光,依然能观察到这个地下室宽度与上面房间相同,左侧墙上开有一个40厘米见方的窗口,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逃生通道?笔者绕过“后寮墙”,找寻到这一窗口的出处,发现原来是一个三角状、高50多厘米的小坎,往里一探,窗口中间架设有“艹”字型钢筋栏杆,原来这并非逃生窗口,而是地下室的通风口。
这两座大宅的地下室,是主人为子孙安全起见而建造的“防空洞”,盗贼入侵可隐藏,空投炸弹可逃避,这在邻近的侨宅建设中是独一无二的。
全屋铺设管道自来水经多层过滤
而建于第二、三座“塗龟甔”中间楼梯间上面的蓄水池,长约3米、宽2.5米、深3米,水源是从楼下用手摇水泵抽取井水而来,然后经过水池多层过滤后,注入底层净水池,再通过埋于墙内的自来水管输送给3座大宅使用。这种独特设计和实用功能,在当时农村是绝无仅有的。今年77岁的金汉侨先生告诉我们,他5岁从泰国回到后溪生活,昔年大人在井边使用摇水泵将井水抽上天台水池,小孩子在下面打开水龙头接水,那欢天喜地的场面,如今记忆犹新。当天,笔者探访这座侨宅时,登上二楼,攀上水池墙,跳入蓄水池探究一番,发现大宅中埋墙的水龙头和洗手盆遗迹依然随处可见,当年孩子们开心玩水的场面仿佛浮现在我们眼前。
这座侨宅,不但配套防空通道、防御守望台,还配套了自来水池,全宅埋设供水管道,所有这一些,在当时潮汕农村是十分罕见的。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