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色古香的“老醉梨”

“老醉梨”留下来的龙船桡

“东壁”保留着当时建筑布局

 不再作为招待所,“东壁”仍继续承担着侨务工作

当年住宿华侨使用过的“凉床”

“南池”仍留存着“归侨临时行台”几个字  周喜铭 摄

后沟村侨胞接待所原貌(资料来源《澄海风光》画册)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国民政府在南京市中山北路新建一座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建筑——“华侨招待所”。其实在此前后,潮汕侨乡中已经出现了不少海内外乡亲众筹建造、无偿提供华侨回乡临时居宿的行所,有人叫做“华侨旅馆”,有人命名“归侨临时行台”,有人俗称“闲间”。但一些上了年纪的华侨称之为“丽所”,即是英文“resort”(度假胜地)的音译。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交通、住宿日益便利,这类乡村“华侨旅馆”已经淡出人们视线,成为历史过往。本期,我们专程走访澄海区莲上、隆都、澄华等地数座曾经招待华侨的乡村间馆,探寻这些特别侨宅镌刻在时光深处的悠悠往事及乡愁。

侨宅探寻

书斋新造,赤诚侨心写“东壁”

在澄海莲上镇南徽村老村落的东部,有一座建筑面积约180平方米的书斋式小院落,它曾是该村李氏宗族专用的华侨招待所,比南京建造的“华侨招待所”早了10余年。

走进镌刻隶书“东壁”二字的门楼,沿着种植一排翠竹的内巷,来到一座八角门前。门上嵌着一块椭圆形石匾,同样题写“东壁”二字,落款为“陈秉元”,即是民国时期饶平县首位民选县长、后任汕头商会会长的书法名家陈焕章。其右是一道石拱便门,通往主座走廊。穿过六角门直抵院角即是一座占地数平方米的二层小更楼。更楼既是早年东壁管理员的住处,又是守护院落的制高哨塔,与折径、院门联成整套安防体系。更楼与主座之间为院内阳埕。主座走廊喷水柱上的通梁花雕虽历经百余年岁月沧桑,仍保存完好;正厅铺设六角红砖,顶悬木天花板,贴上木角线,四个边角还嵌上了彩色的木雕;正中央灯座中则托上一幅“鹊报平安、花开富贵”图,挂上复古的吊灯,更显得富丽堂皇。整座建筑多处细节显露出印尼的风格特色。

据南徽村委会原主任李石忠讲述,厅中原本摆放一张大炕床,两侧各摆醉翁椅,均由南徽李氏旅印尼华侨购置;厅左右双侧各有一间卧室,都安放有大眠床,是为旅外侨胞归乡住宿所备。如今走进左侧房间,虽然已不见大眠床,但还保留着一个当年的立式书橱。两间卧室内都装架了木阁楼并围上栏杆,更利于留宿侨胞存放行李及防盗、避洪、抗震,提高人财物的安全系数。结合实际着力为侨胞营造一个坚固安全的居所,从东壁可见李氏先贤的良苦用心。

东壁的兴建始于民国八年(1919),由印尼华侨李源勋、李武平、李倍甘等带头发动海外乡亲捐款,经家乡族绅协商,族贤李明龙家族捐献东栅门边一座旧书斋进行改造,翌年落成,供李氏侨胞回乡免费住宿使用。自此,南徽李氏旅居印尼乡会负责东壁的日常运作、养护费用,直至新中国成立前夕。曾在此下榻的侨胞数以百计。

经年累月,岁月更迭,东壁一些构件日渐破旧。2021年,由南徽村委会倡议筹资修缮,海内外乡亲慷慨捐款,东壁得以修新复用,虽已不再宿居侨胞,也成一方幽静雅逸之境,继续传扬南徽华侨心系乡邦的家国情怀。

安宁一寓,诗情雅韵满“醉梨”

“醉梨”间馆位于澄海隆都镇前沟村,由醉梨居和老醉梨组成,总面积约150平方米,是民国期间前沟吴氏四房社举办宴会,以及接待回乡省亲侨胞住宿之所。“醉梨”一名,语带双关,既寓意为小乐室,又借用天神欢迎文成公主入藏以醉梨代酒为其洗尘的传说典故,甚为雅趣。

醉梨居建于民国初年,是一座三间过平房带花园的间馆。老醉梨与之相对,为后续扩建,是一座单间二层土木结构建筑,其门前廊廓柱、正门及二楼廊廓柱各有一副冠首联,分别为:“醉态如泥犹顾清歌续畅饮,梨花胜雪每携佳客姿幽寻”“醉态岂无趣,梨花却有情”“醉酒含玩意,梨花蓄诗情”。二楼栏杆正面镌刻“老醉梨”三个大字,双侧各护一颗五角星,再向两侧延伸各有两个灰塑九叠篆圆体字,连起来是“薰风自南”。二楼廊廓中央,特别开出一个朝南的八卦窗,旧时窗门上画着一座寓意为“时来运转”的大时钟;屋顶则雕塑一个大大的九叠篆“福”字。在旧时的艰苦岁月中,顺着窗口所示方向,浮棹南渡、投亲靠友,便可找寻谋生机会、追觅幸福希望,因而此窗被誉为“愿望之窗”。

老醉梨的一楼大厅主要供族人闲坐茶叙、会聚宴饮,墙上悬挂着一面大镜和一副对联“绿水青山常在目,清风明月不须钱”,还有一张作新学校19周年校庆时旅泰侨胞与族绅、校董、师生合影的黑白大相片;二楼专门用于旅外族人返乡住宿,摆放着床铺,东西两壁分别开着两扇宽阔的大窗可供夏天通风纳凉。旧时,这是一族安宁之隅,是侨胞、族绅议事、宴会之地,是儿童听故事的讲古台,是青年人闲谈的“闲间”,也是老人饮茶的乐园,更是乡间艺人“锯弦弹琴”的小梨园。

民国廿六年(1937)初,有感于旅外族人回乡探亲而住宿空间不足,名著泰京的天山火砻东家吴锦溪与正记火砻东家吴德三带头集资,倡议扩建醉梨间馆,并于当年端午前后动工。该工程由建筑商号“著兴”承包,聘请匠师张长泉盖顶、雕塑灰艺,前沟吴氏作新学校师生和青年充当杂工挑沙土、夯筑墙体和地板。据该社族老吴谦炮生前回忆,间馆建成后,除了做好华侨回乡接待工作外,还专门成立青少年乐社,请老师指导自制椰胡等乐器,教授吹拉弹奏技艺;购置龙舟组建老醉梨龙舟队,曾与本村清怀社龙舟队组成联队,过乡过里赛龙舟。醉梨间馆名为“闲间”,却从未闲过!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华侨回乡成潮。考虑到侨胞的生活起居习惯,1986年,重修与老醉梨毗邻的程祖宗祠时,吴光镇等修祠理事特地利用后碓间修建1间浴室和1间卫生间,专供旅外亲人回乡使用。九十年代初期,老醉梨一度改为前沟老年人协会会址,1995年由吴谦炮联络旅泰侨胞捐资重修翻新后作为公共间馆,也作为乡村华侨文化史迹陈列室。

华侨行台,南风徐来吹“南池”

改革开放,春潮涌动,心系故土的华侨纷纷回国探亲观光、支持家乡发展建设。澄海冠山文史研究社社长许涛告诉笔者,新加坡侨胞许鑫财在改革开放之初回到家乡冠山,见族中“闲间”狭小破败,遂带头捐资,择地建起一座洋楼式新间馆,并沿用原“闲间”名“南池”,又称“华侨宾馆”。该间馆于1980年动工,1983年落成,占地400平方米,主体是一幢建筑面积为200平方米的双层小洋楼,配套绿植园地,平时为老人“闲间”;二楼设“归侨临时行台”,供华侨返乡下榻、聚亲会友之用。

据许涛介绍,原“南池闲间”始建于民国期间,由冠山乡副乡长、明序学校校长许登瀛命名并撰冠首,联曰:“南风舞绿竹,池水映芦花”。改建为“华侨宾馆”后仍然沿用旧名保留旧联,村中耆老许玉笙挥毫重书“南池”二字,并新撰“南风徐来增逸兴,池水清淡映舒情”“鳞水看云去,钩镰待月来”二副对联,描绘出一番安恬诗意的侨乡景象。令人回味的是二楼墙上至今仍保留的“归侨临时行台”六个大字,其中“归”字使用异体写法,由一“去”一“来”二字组成,将侨胞“去而来”的乡愁情愫生动地展现出来。“南池”不仅弥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侨胞还为之添置了当时乡村罕见的彩色电视和录像机,更丰富了族亲乡邻的精神生活。

岁月荏苒,时过境迁,该间馆现虽改为它用,但一说起其侨迹芳史,总会勾起一代冠山人的集体记忆。

设施焕新,“升级”间馆暖侨亲

拳拳赤子心,悠悠桑梓情。在1985年出版的《澄海风光》画册中刊载一张图片,标注为隆都后沟所办的侨胞接待所,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提起当年接待侨胞的盛况,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后沟村人许秀莹女士如数家珍。

“1980年代初期,时任后沟村支书许瑞保等村领导经常邀请返乡华侨恳谈交流,让他们感受到乡亲的真诚和热情。”“侨胞许遂楚更是多次动员、资助、组织华侨探亲团回乡,起到了重要作用!”许秀莹回忆道,当时各村民侨属居住环境普遍落后,卧室、卫生间配套条件较差,而由旅泰侨胞捐建的后沟村办公楼刚落成不久,尚有些空置房间,于是村领导便临时决定将办公楼的二、三层房间腾出供华侨使用,并购置卧床、被褥、蚊帐、台扇、工夫茶具等生活用品,可谓是旧式乡村间馆的迭代升级。

后沟接待华侨之处主要设在村办公楼第三层的8个套间,每套约20平方米,可供2名侨胞或1名家人居住。若三楼入住满员,则安排到二楼。而在实际执行中,往往按侨团人数调配,还曾因入住人数多而腾出所有房间,仅留办公厅为工作用。与此同时,村址内厨房为华侨备办伙食,时任隆都镇侨联主席许政声每天为侨胞提供外出探亲访友联系车辆等帮助。在当时蹲厕已属先进的设施,后沟还专门为侨胞女眷安装了一批坐厕。由于后沟的整体接待条件比普通旅社还好,加之种种贴心的服务让入住侨胞倍感暖心,有时甚至同团回国的外乡华侨也选择到后沟居住。后沟灵活利用村办公楼接待侨胞的创新举措,在远近传为美谈。

守护根脉

映照数百年来爱国爱乡潮侨群像风采

抚今追昔,思之慨然。从千岛之国到万佛之域再到星洲之城,从莲峰之麓到韩水之滨再到冠阳之地,李源勋、李武平、李倍甘、吴锦溪、吴德三、许鑫财、许遂楚……一个个闪光名字激荡人心,一桩桩善行义举长铭世间。与他们一样,千千万万身处异国他乡的赤诚游子,不忘反哺桑梓初心,从修祠堂、筑间馆、架路桥、建学校到投资工商业及现代化基础设施,无不彰显中华民族“兼济”美德,以及潮汕华侨宝贵优秀的精神内涵,映照出数百年来爱国爱乡潮侨的群像风采。

广东华侨历史学会理事、汕头职业技术学院陈友义教授认为,散落于潮汕大地的涉侨间馆,是海内外潮人共同创造的历史产物,承载潮侨浓烈的祖根意识和家国情怀,浸透着风雨同舟、互助友爱的潮人精神,反映了侨乡人民对侨胞的真情厚意,有温度、暖侨心、聚侨气,是不可或缺的文化遗产与丰富的文化资源,有其鲜明的文化特色、明显的文化功能、丰富的文化价值。

陈友义指出,当前汕头正致力打造活力特区、和美侨乡,可深入挖掘蕴含感人华侨故事的间馆包括侨宅、侨亭、侨园等在内的华侨建筑文化内涵与历史文化价值,依托华侨试验区平台,创设新机制,打造新载体,赋予华侨文化新时代元素,谱写华侨文化新篇章。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