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多彩的潮阳渡口文化 最新 图1张

    潮阳滨海,江河溪流纵横交叉,历史上产生众多的渡口。据明隆庆《潮阳县志》介绍,全县民渡与官渡15处,清光绪《潮阳县志》则记31处,但实际民间私渡均未列入,一些村庄如牛草渡、流西渡、萧渡、渡头、林八渡、河渡、渡头仔便是以渡口为乡名。过渡在社会生活中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因而在漫长的历史中衍生出丰富多彩的渡口文化。
    搭乘渡船往返两岸需要一定时间,因而民间便有熟语“行猛路唔如搭着渡”,它反映人们待渡的焦急与无奈。对此元末明初乡贤戴希文曾有诗生动描述。戴是练江村人,元末被潮州路总管王翰聘主韩山书院,经常往返于10里长渡茆湖渡,其中待渡焦灼心情可知。明洪武初举明经,上京赴试时,他的应制诗就选题常年往返渡口而作《春江待渡》诗:
    绿柳芳草马频嘶,负担奚奴举步迟。
    小船不来春水急,沙头独立已多时。
    诗里运用急切盼望渡船以达彼岸心情,比喻应届待仕的期盼,贴切入理,以致当时国史院考官在评选时极为赞赏,荐授四川简县县丞。
    反映军事文化的,有明朝爱国将领戚继光的《督兵过潮阳渡》诗:
    汗血炎方七见春,又随残月过江津。
    行藏莫遣沙鸥识,一片浮云是此身。
    原来明朝粤东沿海倭患猖狂,盘踞南澳的海盗吴平、曾一本等勾引倭寇不断鱼肉沿海百姓,戚继光此诗是指“戚家军”警惕性甚高,“行藏莫遣沙鸥识”描绘出训练有素的戚家军纪律严明,过渡轻轻的、静悄悄的,连沙鸥也没有发觉呢!末句自豪地形容军队过渡之神速,抒发诗人顺利指挥军队过渡的喜悦心情。从诗中看出诗人选择最有典型事入诗,几乎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夜军过渡画面,是渡口军事文化的上乘作品。
    现代亦有反映渡口革命军事行动的诗歌。1927年南昌起义军在汕头建立革命政权,10月1日至3日,南昌起义军叶挺率24师、贺龙率第一师及东江农民自卫军部分兵力,从汕头绕道经炮台镇过京北渡往普宁流沙与周恩来部汇合。起初炮台村民献130条木船搭浮桥让部队过江,但因浪高流急,有些战士掉入江中。贺龙下令改用木船渡江,至3日日落官兵渡完,曾有潮州歌册谱写这一曲革命军队渡江凯歌。
    在潮阳渡口有一些文物遗存,如京北渡始创于宋朝绍圣年间,文学家苏东坡曾题“海不扬波”碑立于渡口,现该碑己失,但碑址尚存。
    潮阳渡口文化也反映于戏曲之中,炙脍人口的潮剧《桃花过渡》,演的是明朝中期,揭阳炮台雷浦村苏员外一女儿苏六娘与潮阳西胪表兄郭继春私订婚姻,曾派婢女桃花从京北渡前往送信。通过维妙维肖表演,生动反映渡江情景。
    潮剧《龙井渡头》,演的是明朝时潮阳书生林绍欲上京赴考,其妻美娘嫌林贫穷,追至龙井(古为隆津)渡头,迫林绍写下离书。后林绍得登金榜,衣锦还乡至龙井渡头,其前妻美娘又赶来相认,欲与林绍重续旧盟,被林绍斥责,美娘羞耻逃离。一前一后的龙井渡头,反映世态之炎凉。
    民间故事也有反映渡口文化的,如《萧渡》说的是练江南岸有一富户雇一长工,那长工发现新凿的石猪槽里放什么就能生什么,于是向富户辞工背石猪槽回北岸老家。临行富户和长工打赌,如长工能发家就把女儿许配给他。长工回家后用宝石槽生出金银财宝,于是致富起来了,就向富户提出娶其女儿。富户刁难长工,说南北能建起一座桥才允许迎亲。长工回家后动手建桥,怎奈渡口浪高流急,桥老不能合龙,直到将宝石槽放至桥上桥才建成。迎亲之日,富户女儿心有不愿,上桥时从花轿出来跳下江中,衣衫将宝石槽挂住一同沉江,大桥也顷刻崩塌而又剩下萧渡这渡口。故事拆射百姓在渡口建桥愿望,以免搭渡受风浪之苦。

你是本文的第667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5、10、11
作 者: 陈创义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