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延华堂”是潮州官塘镇巷下村陈氏大宗庙的堂号。陈氏大宗庙建于北宋元符年间,由海阳县令陈坦兴建。它是潮汕秋溪陈氏的祖堂,已逾900年历史,1987年被列为潮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坦祖籍莆田仙游,世居泉州,北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任海阳县知县。在职期间,关心农桑,兴修水利,捐献俸禄,支持海阳县学宫的修建和办学。办公之余,深入基层,体察民情,任满回乡之际,潮州民众极力攀留。陈坦于是决定带家眷长住潮州。起初,他选定潮州城东仙田乡陈厝巷一带定居。后来,陈坦看到七屏山脉的南端,有一片韩江泥沙的冲积地,东溪北溪绕境而过,土地肥沃,水草丰美,白鹳聚集,水陆交通便利,此处名曰“鹳塘”(鹳塘就是现今官塘镇的古称),于是他举家搬迁到鹳塘定居。
    陈氏大宗庙背倚七屏山,依山势而建,坐西北向东南,逐进抬高,显得雄伟大气,主座(共三进),宽21.3米,纵深43米,各进屋脊均配以翘首蓝天的火星厝头,象征家族红红火火,繁荣昌盛。前进是门楼和库房,中进是客厅,后进是主殿。左右各有走廊和台阶连接前中后三进,可以从门楼两侧的库房穿越中厅,直通正殿。
    陈氏大宗庙配备中厅,使得它与别处的祠堂相比,显得更加深遂,更有层次感。明清时期和2006年,均有大修,使它或多或少粘附着不同时期的建筑装饰风格,但是宋代的建筑格局保持不变。中厅的前廊、后廊,主殿的前廊各有12副木闪门(共36副),建筑内部用木代灰,用木做墙,是宋代建筑的特点之一,大量闪门的运用就是对建筑空间灵活处理的巧妙方法。每逢大型祭祖或宗族聚会,36副闪门可以卸下,前后天井铺设木板,整座祠堂就是宽阔统一的室内广场。各房子孙可以在中厅面朝正殿,行跪拜叩首的大礼。活动结束,闪门一一装上,宽阔的祠堂又分成一个个小空间,储物、会客、族内议事互不干扰。宋代建筑启闭自如、大开大合的灵活性就全然展现了。
    大宗庙左侧50米庙道前端,矗立着一座庙道坊,二柱一门,中有石匾正面是“宋岐国公之派”,背面刻“忠顺世家”,因门柱造型酷似皇宫前面的华表,因此庙道坊也称华表亭,也暗示官塘陈氏先祖官位的显赫。陈坦建祠堂,的确就是为了纪念官位显赫的曾祖父陈洪进。
    陈洪进(914-985)生活于五代十国末期至北宋初期,莆田仙游人。陈洪进少怀大志,读书习武,才勇双全,长大从军,屡立战功。南唐后主李煜命他为福建清源军节度使。后来陈洪进审时度势,归顺北宋。公元964年,赵匡胤任命他为平海节度使、泉州漳州观察使,赐号推诚顺化功臣。公元976年,宋太祖病逝,宋太宗继位,978年,陈洪进赴开封朝见皇帝,奉上《纳地表》,将泉、漳二州及所辖14个县正式纳入北宋版图,加快了宋王朝对东南沿海的统一进程。宋太宗任命陈洪进为“同平章事”(相当宰相,长住开封)。984年,陈洪进被加封为岐国公,985年,陈在开封去世,宋太宗赐谥号“忠顺”,追封南康郡王,因此,官塘陈氏也称“忠顺世家”。
    陈坦崇尚教育,弟弟陈增曾在潮阳任“迪公郎”一职,主管教育。读书习武的家道渊源,对后辈影响至深,在宋明清时代,“一门三进士,全族九知县”就是官塘陈氏的骄傲。其中文进士陈昌言(陈坦五世孙)是1252年进士,宋理宗任命他为“至签宣教”(太子的老师),任满回乡之际,宋理宗授权陈昌言,建立秋溪都,范围覆盖东溪北溪之间,并作为御赐封地相赠。自此,官塘陈氏也称“秋溪世家”,后辈子孙把陈坦、陈增作为秋溪陈氏的一世祖,立牌位陪祀于岐国公牌位的两侧。
    延华堂的正殿、中厅和门楼各有一对灯笼,分别书写“颖川世家”、“忠顺世家”、“秋溪世家”,官塘陈氏从河南祖居地颖川经莆田泉州再到海阳县秋溪都,这一迁徙路线清晰明了。现在延华堂的子孙已遍及潮汕、兴宁、丰顺和东南亚各地,陈氏大宗庙时刻凝聚着海内外陈氏族人的心。

你是本文的第803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4、9、21
作 者: 许焕坤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